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坊 > 禅境神游 >

石中悟道·品禅石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整理编辑


禅石的定义:
 
    先讲一个关于禅的起源故事吧,据传佛祖在灵山会上登座,一言不发,拈起一朵莲花向僧众展示,百万僧众,无人能解,唯有大迦叶尊者微微一笑,佛祖当下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温馨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会属摩诃迦叶”,自此有了禅宗。由此来看,禅是心心相印的产物,全在那会心一笑之中。 据此理解,禅石就是能体悟禅的精神和思想的石头,然而佛家又说“万物皆有佛性”, 岂不是所有的石头都有佛性,都要算禅石了?果真都算禅石,赏石文化里就不会有禅石之说了。
 
    只有我们的佛心禅意足够强大,才能感知到每一块石头的佛性,才能达到每一块石头都是禅石的高境界。由于我们自己佛性禅心虚弱不定的原因,并非物我之间总有佛性的映照,因此能作禅石的石头是非常有限的。当我们自己的佛性禅心虚弱不定的时候,可以依靠(凭借)身外物的影像,来平和我们躁动的心。能起到这样作用的石头,就是禅石了。所以观赏石里禅石是一类特定形态的石头,是一类能够激发人们真性美的石头,是一类能够帮助赏石者进入平静、安宁、和谐状态的石头。
 
禅石的表现形态:
 
    一、禅宗总是把生命艺术化,艺术生命化。禅宗从美学角度讲就是以圆为美的审美思想论,推崇的是心物 园融一体的“大圆境”。所以圆满形态首先被公认为禅石形态;
 
    二、禅宗思想影响和引领下的赏石观,由儒家的人合与天,道家的天人合一,上升到了一种空灵园融的境界,根本不再考虑人,也不在考虑天,把自己完全融入其中,比如石头中去,抛开一切虚饰华丽的外表,直指人心,洞察事物的本质。在审美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审视也就自然而然的偏重于内心世界的感悟和品味上。所以,佛祖、道士、观音等形态以及蒲团、木鱼等颇具佛性的奇石被不少石友认为是禅石;
 
    三、禅宗艺术在感情上总是平静恬淡,意象的选择也总是大自然中最能够表现清旷闲适的那些景物,在物象上,禅宗总是选择幽谷,荒寺,白云,月夜,寒松,远山,暮雨,寒江;总之,凡品位高的禅石,或气势高远,或景色荒寒,或清幽闲适,或自然淡泊,或虚融空灵,或静穆旷达,或空寂寥落,或悠远深长。
 
    所以,不单单是佛祖之形态和圆满之形态的奇石才是禅石,能够被称之为禅石的形态还很多:幽谷,荒寺、白云、月夜 、寒松、远山 、暮雨、寒江、充满和谐,朦胧,恬美,平淡意境的奇石都可以是禅石的表现形态。
 
    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应邀雕百尊佛,佛像雕成之日,众僧前来,异口同声说“这哪里是佛,分明是人啊!”。雕塑家非常纳闷“以我的功底雕的难道不像?”,于是找来佛家典籍,非要看看到底什么是佛,越看越着迷,一看就是三年。三年之后,当他怀着一颗虔诚恭敬之心重新再塑造好这百佛之后,众僧前来,竟齐刷刷跪下便拜。前后百佛看似完全形似,为何前者被称之为人,后者却被拜之为佛呢?
 
    所以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单纯具备形而无其神韵内涵的石头不能称之为禅石,重要的还是考量其能否使赏石者进入平静、安宁、和谐的状态。六祖慧能提出以“净心”观照宇宙万物的思想,就是实现禅意追求的关键所在。
 
禅石欣赏

 

达摩祖师禅石


心中有佛 佛常在


观此石,如同一幅淡淡的禅画,四面八方空旷寂静,一长老一释童,在晨光中打坐入定,有谁知道那具肉皮囊在哪儿呢?


天水禅心


三个和尚
 
    故事内容: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小庙,有一天庙里来了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菩萨案桌上的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庙里又来了个瘦和尚。他一来就喝掉半缸水。小和尚叫他去挑水,瘦和尚最初去挑水了,但是后来看到小和尚在庙里清闲自在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 ,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担子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而两人的关系也僵化了。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瘦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到最后干脆把菩萨面前的净水瓶里面的水抢着喝干了,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 ,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标签: 悟道  禅石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