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坊 > 禅境神游 >

禅源寺

源自:百度百科  作者:禅吧网

    禅源寺,位于浙江省临安市西天目山南麓昭明、旭日两峰之下,掩映在青山绿林之中,是韦驮菩萨应迹道场,是浙江名刹之一。

相关信息:

    天目山一名「浮玉」,又名「天眼」,因山上有二湖谓为左右目,有「龙源」之称。《太平寰宇记》云∶「天目山高三千九百丈,广五百五十里。」天目山佛教开山最初为晋代竺法旷法师,东晋名士谢安为吴兴太守时,特来「展敬」;简文帝遣堂邑太守「诏问起居」;孝武帝「要请至京,事以师礼」。唐代名僧慧琳法师入天目二十馀年,讲训僧徒,著名诗人白居易「至院稽问佛法宗意」。洪 禅师在经历了唐朝会昌法难之后,于大中初年「复僧服,乃还天目」。吴越王钱鏐在年轻「应募为军」时,洪 曾对他说∶「好自爱,他日贵极,当以佛法为主。」钱鏐任杭州牧时,「见佛跪拜」,这和吴越建国后崇奉佛教大有关系,宋朝有无门慧开禅师曾经驻天目莲花峰下。

人文历史:

    元朝高僧有高峰禅师在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年)春,「直造天目西峰之肩,有狮子岩拔地千里,岩石林立」,于是「造岩端为石,萦小室如舟」,「榜曰死关」。他有「三关」语以验学者,偈云∶「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铁蛇钻入海,撞到须弥山。」他的诗格调高古,《咏观山》诗云∶「一山高突兀,百里去城,老翠挂清晓,华滋积富春。江空潮势连,云破月痕新。对此忘情者,林间有几人?」其颈联「江空」、「云破」,具有摩诘遗韵。继之有中峰禅师,俗姓孙,钱塘人,幼读《论语》、《孟子》,年十五出家,从高峰剃度于狮子院。高峰称赞他「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材未易量也」。大德年间,著名书法家赵子昂礼中峰和尚为本师,元仁宗曾赐号「法慧禅师」。元末毁于兵。明洪熙元年(一四二五年),智奥和尚重建,首度弟子,后照空和尚建立禅堂。宣德十年(一四三五年)建大雄宝殿。正统元年(一四三六年),慧澄和尚塑大佛、绘影壁,并璎珞观音铜像、三世佛、罗汉、诸天伽蓝祖师,山门、僧堂、齐堂鼎建一新,金碧辉映。明末又毁于兵。清康熙四年(一六六五年),玉琳通秀国师重兴道场,复为丛林。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年),世宗皇帝御书「禅源寺」额悬于天王殿。是时山门进内为天王殿、韦驮殿;东为上客堂、客楼;西为云水楼、尊客房;中为大雄宝殿,宝殿东有药师殿,西有戒堂、内客堂;大雄宝殿后为法堂、御书楼、涵辉楼。正殿东有方丈室、追远堂、大悲阁、地藏殿;西有西方丈室、禅堂、蒙堂、戒堂。原有十六座子院,全部浸入禅源寺。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至此,赐御笔木刻《心经》一卷。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至此,赐石刻《无量寿经》两卷。乾隆五十八年(一七九三年)重改建韦驮殿。嘉庆间(一七九六年至一八二○年),际界休周和尚重修殿宇,咸丰十五年(一八六○年),寺遭兵毁,仅存药师殿(一八六五年),于潜悬令访请悟镇和尚还山住禅源寺,香火渐盛。十二年重建大殿。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年)募建禅堂;七年,定慧和尚募建法堂;十年复建方丈。十五年,以韦驮佛祷雨灵应,德宗皇帝御赐「福佑潜城」额悬于寺中。

开创者:

简介:

    禅源寺开创者为玉林国师。玉琳国师(一六一四年至一六七五年),名通秀,俗姓杨,江苏省江阴人。幼即敏慧,十九岁从磬山圆修出家,受具足戒。因闻马祖道一--「一口吸尽西江水」禅语,豁然大悟,师以「再来人」称之,有「盖天盖地人中龙,他年必传临济宗」之语。司法后传临济宗,住湖州报恩寺,四方衲子,望风而至。当时与天童密云圆悟道法并行,称为「二甘露门」。

人物生平:

    清顺治帝∶「响师德风」,于十五年(一六五八年)遣使诏请。帝召至内苑「从容问道,恨相见之晚」,赐号「大觉禅师」。师「机辩纵横」,皇情大悦,赐以名香、法衣。顺治十七年(一六六○年)秋,再次召至京城,进号「大沈普济能仁国师」,赐紫衣金印,开皇坛,于佛祖成道日在阜城门外慈寿寺为一千五百人说菩萨大戒。武林绅士请师住持天目山。师以祖塔在天目山,惠然而来,天目山为武林发源,古木参天,最为幽胜。但因战战,不轨之徒妄加砍伐,森林遭到破坏。玉琳国师以古德「千株竹,万株松,动着无非触祖翁」为训,石禁砍伐。数年之后,还复旧观。他又重修殿宇,改山麓「双清庄」为禅寺,形成目前禅源寺旧址之规模。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年)春,国师欲游五台山,飘然北迈,因触热渡江,止于清江浦(今江苏淮安)慈云庵,「澡身趺坐,说偈而逝」。偈云∶「本是无生,今亦无死,此为正说。」世寿六十二,弟子迎龛归天目。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