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持咒 >

关于持咒方法的讨论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SDY:我目前觉得还是应该按照作者的方法一步一步过来,效果会更好。
 
    LLJ:我个人的经验:用心将一两个咒持透,可能比同时练很多咒,每一个咒都是蜻蜓点水效果要好。
 
    SLJ:的确如此。
 
    SDY:持透的标准是什么呢?
 
    LLJ:持透的标准可能会有很多,我个人可以体会到的是持咒到一定状态时,心会有一种感应,有一种管道的流淌感,有一种全身心浸入的感觉。有一种与咒融合的感觉,与咒融合后,感觉阿弥陀佛与你是一体的,就在你身边、在你心里。
 
    作者的咒语,建议找1-2个有较好感应的,深入去持,力争持透,不要平均都去持,最后一定加心经与收功。
 
 
    WFG:心念是怎么定义的?怎么样的感受?还有空念。
 
    LLJ:心念、空念作者在实修心语中有定义。心念是要你能体会到心的存在后,由体会到的这个心去持咒。
 
    WFG:那心念不一定是不出声,出声也可以是吧?
 
    LLJ:你能感知到心的存在,用心念时,已经与出声与否无关了,但是习惯或者说最好、最容易的配合状态应该是不出声念。
 
    WFG:好的,明白了!谢谢您!
 
 
    ZB:所谓的“吐气法和持咒的结合”我原来是分开练的,是先吐气完了再持咒。我一直以来的理解是持咒的时候像吐气那样一口气持完了,再来吸气,这才算二者的结合。
 
    SLJ:吐气持咒结合,不应该是分开练的吧?
 
    ZB:我也搞不清楚状况。我说的分开是像前面朋友们介绍的那样先吐气5分钟,再持咒45分钟,是有先后的。我一开始理解的结合是持咒的时候一口气持下去,气尽了换气再持。后一种的操作我无法做到。不知是怎么回事?
 
    SLJ:开口持咒的过程就是在吐气,其他和吐气的要领一样呀。觉察到能量起来,就在能量的起处持咒,作者讲,这才是真正的吐气和持咒的结合。
 
    LXW:“觉察到能量起来,就在能量的起处持咒”,这和P30 的“一定要注意持咒过程的起始点,体认并融入其中是最关键的秘密”,是一样的?
 
    SLJ:实修心语215说的这个位置就指的是能量起来的位置,持咒就应该在这个位置进行。 这个起始点不仅仅是指能量起处,也包括咒能起来的根源。
 
    LLJ:“咒能起来”,我的认识是:咒的音流(最好是法流)从心口处起来,再从头顶展出去。
 
    ZB:我感到的能量的升起就是从下面的尾闾升起的,其位置显然不是在中丹田,那么融入其中还怎么从心口持咒?
 
    LLJ:心口是入手点、是起点,随着功夫的提高,咒与能量的起点是会变化的,感觉能量从尾闾起来时,此时你可以不管它,依然专心在心口持咒,尾闾能量会自然变化,你也可以融入尾闾能量,以此为起点持咒,都可以尝试、比较。
 
    ZB:我那样一口气一口气持咒的时候无法做到从心口持咒,也无法做到融入升起的能量中,因为能量是从尾闾升起,一融入,显然无法从心口持咒了。
 
 
    LLJ:作者的修行方法中,从来都没有要求大家没有杂念,我们的修行方法在开始阶段从原理上讲就一定会有杂念:心起念,然后大脑才有意识(思维),我们要求从心口起咒,从头上散出去,这样必然会起杂念,或许见性后,情况会不同,但我不知道。所以在法流中、在状态中是作者的要求。
 

标签: 修行  意识  持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