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主体 >

关于主体和客体的讨论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155:主体:第6、7、8识;客体:先是肉体,后是不同层次的能体。对吗?
 
    BY:主体包括了六七八识和自性,肉体、能体和你看到的世界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客体。
 
    YJY:一切可以被认出的都是客体,主体是不能被认出的,否则就成了客体。怎么认出主体?
 
    BY:主体就是现在的你,只是他无形无相。 或者是你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YJY:可是主体被认出的那一刻,就变成了客体。因为另有一个东西认出它了。
 
    Trina:主体始终都是那一个,只是不同阶段它在不同的位置。
 
    BY:那你现在认出的主体是什么呢?
 
    YJY:我本来觉得就是能听能看的那个,忽然发现不对啊,既然那个能听能看的可以被认出来,它就不是主体啊,知道它的那个才是主体。我又晕了。
 
    主体是个背景,声音、形色等都是在这个背景上的暂时显现。知道主体的也是在主体中的显现。所以主体自己认出自己?
 
    心忽略了主体,而是在不断攀缘主体上的显现。比如一个声音,一个形象。
 
    ZYX:实修体认很关键!
 
    XWH:我的理解:最初头脑当家,随着体认,深一层的主体显现,那时它当家。虽然一直都在一起,没得到体认之前,它还当不了家,可以这样理解吗?
 
    或者说:我们以为头脑在当家,直到体证真正的主体。真正的主体一真为我们操劳,我们却视而不见,把大管家(头脑)当成主人了?
 
    LH:各位朋友,建议还是通过实修来体认主体,通过概念确认的方式来找主体是找不到的。仅供参考。
 
    LLJ:本心就是作者讲的主体。是自性在人体的第一重投影。《如何安心如何空》一书的“本心”部分讲得很清楚。建议认真读书。
 
    BY:个人体会,这次学习主要是为了明理,建立线路图,清晰逻辑体系,但是在实证上还要一步一步地走。知道了本心,在没有实证之前就先把这个概念放下,学习目的主要是要知道当下是什么状态,未来应该到哪里去。没有实证的推测都可能会给你造成未来修行选择上的误区。
 
    如果知道自己在第六意识,就清楚自己的主体就是活在脑袋这个层面,在没有突破第六意识前,不去想第七识以后的东西,否则都是妄想。清楚当下和知道当下还不是终点,应该就足够了,然后就是老老实实地练功,投入时间和精力,年复一年地重复做下去。
 
    另外,读《如何安心如何空》是需要用心一字一字地品读的,因为作者是在他的状态里对实相的描述,如果你能进入或被带到作者的状态里,自然会看到(感受)作者表达的实相。这一点和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不一样的学习,是心灵完全投入与交付的学习,是智慧开显的学习,当然也是个人身心净化的学习。
 
    YJY:当前这个状态也是要分清主客啊。脑袋里的意识不是主啊,因为能知道它在那儿胡思乱想,所以它是客。我在找这个状态的主体呢?
 
    BY:这个问题么,是在中丹田里呀,这个主体,不过需要你慢慢确认。
 
    YJY:这个座谈会上问了作者,作者说那个不是主体。
 
    LYR:“这个事不能常做,常做就僵了。要紧的是先全身心的去操作,先进入到那个状态中。然后有条件了,再去体认主体,看看咒是怎么起来的,从哪儿起来的。”这是我上次问类似的问题时,作者的回答。供您参考!
 
    YJY:常做什么会僵?僵了是怎么回事?
 
    LYR:我问的问题是如何“观”和“反观”,如何找主体。作者针对我当时状态说最好先在状态中,然后有条件再做这事。我当时就是太用意了。
 
    YJY:我大概回忆起在交流会上问作者问题的经过。
 
    问:主体是不同层面的自我,也就是说,在修行的不同阶段主体都不一样?
 
    作者:对。(注:这在书的P18)
 
    问:开始念咒时,觉得咒是从喉咙里出来的,后来体会到是从心这个地方出来的,这个是主体吗?
 
    作者:这个不是,你知道的那个是。(后面大意:能被知道的都不是,剩下的那个就是)(注:书中P40。对我的认识是从对意识的认知开始的,而要认知意识,必须先找到一种超越意识的“力量”,这种“力量”最容易发露的地方就是中丹田心口之处。)
 
    问:能听能看能知道的那个是第六识吗?(根据自己的状态,没超越第六识)
 
    作者:不要给它贴标签。
 
    看书40页,确实说中丹田不是主体。本心是最后一层主体,也许到了八识阶段,主体才在中丹田。
 
    YJJ:“第七识在肉体的存在点位于中丹田,一经释放可以遍及全身,也可超越肉体的空间限制 ”(P49)。在这句话中作者非常明确的指出“第七识在肉体的存在点位于中丹田”而不是说第七识在中丹田。主体的层次也比较丰富,第八识的后台也是主体,主体的存在形式不拘于肉体,就拿七来讲“超越意识之后,我们对自我的体认就从原来大脑中的一点转变成以肉体为中心的全方位形式,这样一个‘我’的存在形式就是所谓的第七识。”(P49)。
 
    作者经常告诉同修们 从自己能够得着的地方下手。
 
    YJY:嗯,所以我现在主要再找第六识层面的主客。
 
    xsz:能知动脑的“我”就是主,思维内容就是客。凡能被观察的都是客。
 
    YJY:问题是我不觉得脑子里的是我,另有东西可以知道自己脑子在想东西,喜欢脑子松下来的状态。也知道头脑里的思绪是被外境或者意识牵引着胡思乱想的。所以脑子里的不是主啊。
 
    xsz:主是不能被观察被觉知的。
 
    YJY:嗯嗯,这就是我的问题。
 
    咱们不是在读第五页吗?老师说:“修炼就是在分清主客的基础上,通过肉体感知能体,并最终体认到本心这一主体,然后在本心的指导下再去调整能体和肉体并实现与环境的交流,最终达到人体从内到外与宇宙的和谐与统一。”
 
    xsz:若主能被你描述,则另有一个东西可观察觉知主了,先前的主也就成了客。这另一个东西才是主。
 
    YJY:对,所以,怎么分清呢?所以主体是不可能直接认识到的,只能通过否定不是主体的来确认?
 
    Xsz:前半句对,后半句不对。
 
    YJY:应该怎样?
 
    BY:可以这样操作,先把不是的确认。
 
    LLMM:我的想法也是要认清自己当下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明白是谁在认,比认什么,可能更重要。你提的问题和大家的解答,对我也很有帮助,谢谢你。
 

标签: 主体  客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