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主体 >

关于主体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1)什么是主体?
 
    WFG:“主体”泛指以“自性”为根、不同层面的所有“我/自我”的存在形式的总称,是与“客体”概念相对应的一个名词。修行中的客体则指与不同层面“我”相对的一切“对象”。在“能所”关系中,“能”就是指“主体”,“所”就是指“对象”。
 
    LXW:当前的主体,就是当前起作用的那个,思考、做事的起点,就是平常所说的“我”、“自己”。
 
    LLJ:1、“主体”这一概念是作者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概念的使用也使我们的修行可以区别于传统的宗教修行,保持作者一贯强调的“科学性”。主体的概念,在此处约等于传统修行讲的“心”的概念,主体的表达更精准。
 
    2、根据作者的定义,“主体泛指以“自性”为根、不同层面的所有“我/自我”的存在形式的总称,是与“客体”概念相对应的一个名词。(相反的描述是:“自性”指“主体”在法界的存在)”。所以“主体”是一个“复合体”:包括了从“自性”到“当下的我”的所有存在。
 
 
    (2)为什么主体在修行中非常重要?
 
    WFG:我们能感到的“主体”的最低层面是“意识”,主体可以直接通过对“心”场的操控来实现对能体的调整。通过对能体的认识体证到主体、能体和肉体的关系;以主体为源,向下转化、提升能体和肉体;向上探寻主体的源头。
 
    LXW:修行的进步≈主体后退,直至退到自性。
 
    LLJ:1、基于前面“主体”的概念,就可以有三种的修行路径:一种是从当下的我往自性方向一重重地破我,直至到达自性,此为传统讲的“渐修”;另一种是从“当下的我”往自性方向一重重地破我,直至突然有一天因某个因缘可以“短路”直接见到“自性”,此为传统讲的“顿悟”;理论上还有第三条路径,即自性直接流淌过来,直接关照你,这可能是真正意义的“活佛”,即成佛后再来的人。
 
    2、基于“主体”(以主体为起点或为基础)的修炼才是真正意义的修行。换句话表达就是让“主体”产生正向改变的修炼行为,才是真修行。
 
 
    (3)体证主体的方法是什么?
 
    WFG:“在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是体会(寻找)主体的方法,也是贯穿整个修行过程的一种方便。
 
    LXW:在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在观的同时顺带返观。
 
 
    (4)如何理解“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
 
    WFG:修行时,在身心改变的过程中体会、认识“谁在改变这一切”——这就是“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的含义。“在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是一步步“返观”的过程。当返观至真正的“主体”时,就退到了第七识层面的“我”,由此再寻其所依之“起处”、进而去体证“起处”中所蕴之“自性”,证到了“自性”,就算是“明心见性”了。
 
    LXW:有作用才有发出作用的主体,和受到作用的客体。在保持这种作用的同时,顺带体会谁在作用。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例,捕蝉时,保持捕蝉动作,顺带觉察螳螂,这时主体就由螳螂后退到了黄雀。
 
    LLJ:1、“从当下的我往自性方向一重重地破我”的方法就是作者讲的“在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这也是“体会(寻找)主体的方法,也是贯穿整个修行过程的一种方便”。其本质就是修证:“当下的我”后面的那一重“我”,直至真我(自性)。
 
    2、要想比较容易地体会主体,还需要立在第七识的层面。
 

标签: 修行  主体  自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