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匠心禅韵 >

鱼鹰

源自:中国书画精英网 作者:李苦禅

    鱼和鱼鹰是苦禅先生常画的题材。鱼鹰即鸬鹚,色黑而嘴曲如钩,能于深水取鱼,渔人常豢以捕鱼。古人诗中咏鱼鹰的不多,画鱼鹰的就更鲜见了。据苦禅先生公子李燕说,上世纪20年代,苦禅先生便把鱼鹰引入写意山水画中,并将画作呈老师齐白石评阅。其时白石老人也在画山水鱼鹰,便在画上题道:苦禅仁弟写此,与余不谋而合也。后来师徒均画鱼鹰,而苦禅先生只画近景之鱼鹰,以示有别于师。文革;时苦禅先生所作小品,颇多捕鱼之鸟与吞鱼之鱼。这恐怕不仅只是个人的偏好,而是同心境、情感的际遇有关了。

    一场“文革”,从开始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到后来的大抄家,到整“党内走资派”,再到大打派仗,无一不是一部分人整另一部分人。今日老革命,明日又成了“老反革命”。今日整人者,明日又被人整。今日革命派,明日又成了反革命派。套一首清代剃头诗,可谓:“都说整人好,人人要整人,有人皆需整,不整不成人。”那时,人人都在窥视:或窥视自己是否要挨整,或窥视如何去整人。

    苦禅先生当时看惯了这种翻云覆雨的世相,所以鸟食鱼、鱼食鱼的形象在他脑际挥之不去。1973年,他画半张残缺荷叶、一只破碎莲蓬,荷残莲碎如此,荷秆上还停着一只回头张望的翠鸟,题道:“企待鱼儿来”。1974年他又画了一只立于石上回头张望的鱼鹰,又题:“企待鱼儿来”。这两只等待鱼儿浮出的鸟儿,同某类布置罗网,等待他人“犯错误”或“跳出来”,以便“聚而歼之”的人,其心态颇有相似之处。另一帧同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探水鱼鹰,用意相似,只不过那伸长颈项的神态,更体现了等待鱼儿浮出的急切神情。

    “文革”比之过去历次政治运动,张网更密,扫荡更烈,尤其是文化界,较有成就者几乎一网打尽。苦禅老人另外两帧鱼鹰图,一帧题曰:“水禽时见之,写之亦不难”;另一帧题道:“鸬鹚游过池塘清”。对那些食鱼者尽管辨之不难,但当其挟势而行,所过之处仍无噍类。感慨之深,无可名状。

    当然,对世情看得真切的苦禅先生,所思考者并不止于此。他的一幅吞鱼图,画鲶鱼、鳜鱼各一,鲶鱼本是食鱼者,而此时鳜鱼大张其口欲吞鲶鱼。跋曰:“吞鱼者鱼恒吞之,信矣。”这不是因果报应,而是复杂环境中现实政治生态的写照。懂得了这一点,才能领会作于1981年那幅《重脱口》所含化险为夷的心境。直到三中全会开过,老人才感到了“鹰”口脱险的侥幸———“脱口而出,险哉!”这恐怕是劫后余生者共同的心态。

标签: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