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拾得
源自:新浪博客 作者:蒋贵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千百年来,以寒山与拾得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数不尽数,其中不乏传世名作。此画虽名不见经传,但构图却也别具一格。此画中二位大师衣着与头发还算整齐,特别是脚上还穿上了鞋子。寒山握笔凝神,神态从容自如,专心致志地在布满青苔的寒岩上书写着什么。通过后人在寒岩上发现并整理出版的《寒山诗集三百首》来看,此图中寒山正在写诗。身后拾得望着正在写诗的寒山,表情很是有趣。是惊诧?还是羡慕?或是期待等等,因人而异,自己品味。

画面简约,整幅画面留有大量空白,那种空广的感觉可让欣赏者的心灵有回旋的余地。更可给人无限遐思。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在画与不画之间,表现出色空不异,圆融无碍的禅宗境界。
线条浓淡衬托有力。虽寥寥数笔,已将山谷寒岩旁禅僧的形象跃然纸上,画家通过小草与长衫的飘动,使画面有临风而动的飘逸感;画风简约,拙朴木纳,又不失活泼、诙谐。由于墨色浓淡对比有致,画面显得活泼清新,在稚拙而朴质中透出明朗而秀致的韵味。
相传寒山曾显现于天台国清寺,后驻苏州寒山寺。雍正帝曾于雍正十一年敕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寒山大士,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拾得大士。也由此,寒山拾得被赋予了象征和谐好合的“和合二仙”的新身份,使得寒山拾得民俗化,被民间赋予一种吉庆祥和的气氛。除了神奇故事,寒山还留下了300多首诗,这些诗被称为寒山诗,寒山诗通俗易懂,又富有禅机佛理。寒山诗在中国历代都有刻本,《寒山子诗集》后又成为佛家典籍,传入日本后与《唐诗选》一样广为传颂,甚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