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要深吸气后才能做吐气法
源自:禅吧网 作者:简单
注:本文摘自《如何安心如何空》作者杨海鹰老师与读者的一次交流实录。
问者:以前做吐气法的时候,狠狠地吸一口气,然后才觉得可以呼的比较长、比较深、比较远,现在实际上轻轻地吸一口气,也能呼的比较长。
作者:为什么?
问者:我怎么就不知道呢。
作者:提示。谁给提示?
ZXL:吐气长短等的问题,已经是发生了的事情,发生之前,往回退一点,你那个因果是谁先决定的?当你开始想要吐气,想要持咒,你就必然有了一个意愿,你就有了一个东西聚起来,我要去做这件事,我要去吐气了,我要去持咒了,然后这个东西还会聚的比较紧,用这个东西去持咒,用这个东西去放松,放松的终极层面就是这个东西的瓶颈了。
但你如果投入到流里,或者你一开始没有以这个东西作为一个直接的操作的主体来操作这件事情的话,就不是在这个东西的紧紧控制之下。你现在吐气要比之前自如了,是说你后面控制你吐气的那个意念、那个“我”变淡了。
全身心持咒也一样,放松这件事情也一样,都是说,你是不是在那个层面抓的很紧,然后在那个层面做到头,是那个层面的瓶颈。我自己的体会是这样。
作者:能不能说的再清楚一点?第一件事情(对问者):听懂了没有?第二件事情(对ZXL),你能不能表达的再清楚一点?简单一点?
问者:我觉得应该是半懂吧。
作者:那你能不能表达的更简单一点?
问者:我会去想象那个境界。
作者:不要去想象,直接去现量。因为这就是你的现实状态。
问者:我觉得她说的我能明白一点。我自己去呼吸的时候,就会去感知灵能的……
作者:太复杂。
ZXL:我重表达一遍。其实这个问题好像看上去很简单,全身心持咒,但我其实是做了很长时间找不着感觉的。我做这个找感觉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操作中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受的这个训练啊,就是都是“我”要干什么。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做这件事,起步就是先把那个“我”端起来了,事实上,全身心持咒,是要把那个东西散开,淡化,融到咒里面去。
YW:你持咒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作者:问题就是怎么做的。你做呢,以前是这个东西(师以手示),哗,把气排出去了,哗,再把气吸进来了。这就是你做的。她讲的问题就是这个东西,现在没有这个东西了,你多出来这一段了,所以就是好像你不用那么大的劲儿,好像还能多吐一会儿。
这个东西是什么,就比较复杂了。直接的感受就是你做这件事情,你那个起点,以前是从这个(师以手示)比较粗的地方,比较紧的,一个上面的层面,现在这个东西它是松的。
所以我给你们讲,气吐尽了之后,你们就会紧嘛,意识到快吐尽了,那么,直接这个地方你就感受到了,紧的,你看能不能放松下来,放松,接着再吐,然后又紧了,再吐,那这段,比你以前就多吐出一段,然后你的感受,就从原来这个层面,下到下面这个层面,对吧?这就是够的着的地方开始,通过吐气,重重深入。
你的变化就是这个东西松了一点了。听懂了没有?听懂了下次就可以走下去,把这个问题滑掉了,下次还是该怎么干怎么干。我经常说,事实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清楚为什么。清楚了为什么,对你下一步的选择,你就多了一个经验。
ZXL:老师的那个手的部分,你现在有没有觉知它?有没有意识到它?你只意识到你的气长了点,多了点。对于主体,你有没有去觉知?
作者:所有的表达要变成你的具体的体验。如果还只是一个概念,那就还是不明白,你就会绕到别的地方去。
原来是这个样子,现在是这个样子,变化的就是这个东西(师以手示)。这个东西用主体来表达,它还是不准确的。就是你身体的紧张的部分,原来是紧张到这个地方,现在是紧张到这个地方(师示后退),那么,这一段就是你松过来的地方。由于这一段松,身体上的放松,导致了你吐气的时间可以更长一些。
ZXL:可是老师,为什么用“主体”表达不准确呢?
作者:这是主体聚出来,发生作用的身体上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