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教史传记】李阳泉《在少林遇见他们》

源自:佛教图书馆 作者:李阳泉

 
    当下的都市生活,时常令心灵感到虚空,有时,人们需要的也许只是片刻的平静,一种平静中的禅意。本书将带你走向这平静的禅意,七年前,作者以记者的身份走进少林,开始了长达七年的采访。从不被信任,到被接受,到成为书中主人公的朋友。少林方丈释永信说,他这七年的采访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少林寺颇具代表性的49位僧人的真实故事,读来亲切又别具韵味。
 
书名:《在少林遇见他们》
 
类型:生活小说
 
作者:李阳泉
 
章节摘录:
 
释永信
 
    一个人人品正,一心一意做人,就自然而然昌盛成佛了。做什么事情,在哪个行业都是一种修行,都是对人生和社会尽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众人满意,这就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境界。
 
    俗名刘应成,1965年生于安徽颍上,自号皖颍上人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007年5月
 
    采访地点:少林寺方丈室
 
    第一次见到永信大和尚,是在2000年6月的北京,职工之家。
 
    那天中午,职工之家的大堂,一个身体有些微胖的和尚被几个记者围着,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有人说了一句,“这就是少林寺的方丈!”立刻又围上来几个扛摄像机的人。
 
    这有些出人意料,印象中方丈大和尚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可是眼下的方丈看上去不过三十几岁。怀着极大的好奇,晚上便去他住的房间找他,想好好聊聊,可是他有约在先,便不好继续打扰,只简单聊了几句,了解到他1981年就去了少林寺,而且,在1987年就开始担任少林寺的住持了。匆匆和大师交换了名片,临别,大师说,有时间欢迎去少林寺。
 
    只当是一句客套,之后一年也没有联系过。2001年10月,我决定探访少林出家人的生存状况时,拨通了大和尚的电话,原本心中没有多少底,可大师在电话那头轻轻说了两个字“来吧”。
 
    少林寺方丈室,永信方丈正坐在桌前用笔记本电脑浏览着互联网。他的身边围了几个小和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论着什么。引我们进来的小和尚正要通报,大和尚已然站了起来,冲我们双手合十,我们赶紧“入乡随俗”地还礼。
 
    谈话从他来少林寺开始。
 
    那是1981年,他告别了父母,背着一床旧被子,带了20斤粮票、30块钱,来到了少林寺,不久便拜当时的方丈行正长老为师了。“说起来,我的佛缘真是不浅,那一天,师父正要为我在立雪亭前举行皈依仪式时,正好白马寺海法方丈来到少林寺。我和海法方丈也认识,他便做了我的引进师,行正大师则做了我的剃度师,并赐我法号为永信。两个名寺方丈为一个年轻人举行皈依仪式,这样的机缘实在是不容易获得的。当年的少林寺一片破败,只有孤零零几个大殿,香火也不旺盛。因此,我们必须得种地养活自己。那时候,我们几个年纪稍轻的便承担起了挑粪、担水、种地的活儿。说实在的,那时候的生活真是苦,但是,师父一再对我说,艰苦的岁月应该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练就平常心,便有可能通往大道。几年过去了,1984年,师父让我负责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协助他老人家处理日常寺务。那一年,我19岁。1987年,师父圆寂了。我继承了师父的衣钵,担任了住持,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永信方丈如此简单地概括了自己的经历。后来谈到了少林寺的扩建,方丈说在历史上,少林寺遭受了很多磨难,原本非常好的建筑被人为破坏了不少。这些年来,法堂、钟楼、鼓楼、白衣殿等陆续重建、修复了。说起修复工作,这里还有一段佳话:那是在1990年年底,我应邀访问日本,到达日本的第四天,我们访问京都达摩寺,见到了达摩寺住持广濑正史。交谈中,他抱出几本大影集让我翻阅,并告诉我,近百年来达摩寺几代僧人常到中国拍摄寺院建筑和佛教文物,用来充实和推进日本佛教。在一本老影集里,我忽然看见了一组少林寺早年景象的照片,细看下面的文字,这组照片竟是拍摄于日本大正九年,即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前八年的1920年!这组照片太珍贵了,我当即向主人提出复制一套的请求,主人慨然同意并代为复制了48张照片,这套照片基本反应了少林寺80多年前的全貌。我们后来的修复工作很多便是参考这些图片资料进行的。
 
    我们很想听他继续谈自己不凡的经历和少林寺的故事。可是不巧得很,大和尚刚好有寺务在身,马上要动身外出,我们只好作罢。离开方丈室时,大和尚拿出他的著作《禅露集》以及一些少林寺的资料送给我。
 
    晚上,我们像行脚僧一样挂单住在了山上,睡不着,便打开《禅露集》来看,刚一翻开,便被迷住了。
 
    佛说了些什么?容易理解吗?我告诉大家,佛所发现的人生真理,非常的简单,甚至简单到我说出来大家都不敢相信。书上说,佛悟道后,不想也不愿把自己悟到的真理传授给别人,怕被别人耻笑。佛所悟的真理,以及49年说法传道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五个字:别胡思乱想。做人能做到不胡思乱想,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明安详,烦恼痛苦也随之而去。佛经上所说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数自己的呼吸也好,观心观空也好,念佛也好,拜佛也好,参话头也好,以及别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做到不胡思乱想。我们禅宗讲明心见性,想通了就好。同样是吃饭,过去是糊里糊涂吃饭,现在是明明白白吃饭;同样是睡觉,过去是七梦八梦睡觉,现在是踏踏实实睡觉。马祖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就是这个意思。切不要以为,成佛以后就腾云驾雾,万人朝拜,或者其他不着边际的奇迹,那都是妄想,都是外道。
 
    当年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到底悟到什么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发现了妄想,发现妄想掩盖了佛性,是一切众生沉迷不悟、流转六道的原因。
 
    我们学佛修行,要打掉妄想,就是要把八识田里的妄想,一个一个打掉。从眼、耳、鼻、舌,身五识开始打,一直打到阿赖耶识,全部打掉,只剩下佛性为止。我们平时说的修行果位,声闻四果呀,菩萨五十一地呀,实际上就是消除妄想的程度,这与我们小时候读书一样,学的知识越多,年级越高。不过修行相反,妄想越少,果位越高。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世俗人生尽管没有意义,但一个人一辈子几十年时间,却是很珍贵的,我们通过学佛,通过努力修行,可以过上与世俗生活方式有别的另一种有意义的人生,那就是成佛。有人可能要说了,佛也是人么?是的,佛也是人,佛是觉悟了的人。所以经上说,众生是未觉的佛,佛是已觉的众生。切不要以为成佛以后,就是坐在大雄宝殿的莲花座上,香绕烟熏,万人朝拜。不是这样的。当年释迦本尊成佛以后,还是风里来雨里去,托钵游化一生。成佛以后,人还是那个人,只是他心理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得明亮宁静,没有任何困扰,生机勃勃,更有活力。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上下左右,东张西望,而佛说不定就紧贴着我们背后,在窃笑我们的糊涂,我有时和人开玩笑说,只要我们突然来个急转身,说不定就能和佛撞个满怀。悟道成佛,随时随地都是可能的,古代、现代的禅师们开悟的故事不是很多么?不要把开悟想象成升天成仙之类的,开悟只是平常事,就像放下肩上的重担一样平常。一个人人品正,一心一意地做人,就自然而然昌盛成佛了。
 
    看着这些文字,想象着一群小和尚围在他四周,你一言我一语地发问,而他则用如此朴实的语言作答,应该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之后的几天,山上正在搞“禅宗研讨会”,和永信方丈在会上匆匆见面,提出想再深谈,大师说,山上有很多有修为的僧人,你们还是多和他们谈谈吧,我们只好另择良机。
 
    新春时节,我们又来到少林寺,在山上过年,并与方丈共品香茗,大师兴致颇高,边饮边谈。
 
    我问方丈,少林寺讲究“禅拳归一”,这和“禅茶归一”究竟有无关系?
 
    方丈一笑,说,禅拳归一的说法是缘于少林武术的博大精深,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决非自卫之小技;退则参禅养性修道行,进则护寺报国救众生。而“禅茶归一”的故事自古以来不胜枚举,赵州的“吃茶去”,不也是一脉相承?在少林寺,很多僧人有饮茶的习惯,我觉得这是一种修行方式。佛家讲究参禅,喝茶的过程就是参禅的过程;练武术是不是呢?我说当然是,否则怎么称得上“武术禅”?不仅如此,出家人的行住坐卧都可算是参禅。
 
    方丈说,出家人讲究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何把这些不好的习惯去掉,达到见性、成佛,便是修行了。释迦牟尼佛为众生开设了八万四千种修行法门,是根据众生的根基来定的,这样看来,修行的方法很多,可谓“无处不禅”,无处不产生智慧,不仅对出家人而言如此,在家人也有很多,关键你能不能发现它,发现了,并努力修行,就不会有烦恼和痛苦;如果没有发现,自然产生不了智慧,于是做什么事都做不好,处处碰壁,你就会感到烦恼。
 
    没想到方丈会把在家人的烦恼一并说出,让人心有所动。
 
    大和尚,在家人产生大智慧有没有方便法门?
 
    当然有!佛家认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关键看你的心态,你的心态好的话,能够正确对待事物,用理智分析、用智慧行动,你自然就不会有烦恼,于是就不会有痛苦。俗世中很多人往往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的耗费自己的生命,而且方法不得当,不烦恼才怪。说到家是一个心态问题。不论是在庙宇中修行的人还是在各个行业工作的人,有一个规律都逃不脱,那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生、理解人生。有的人做的是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未必不空虚;有的人做的是社会的边缘事业,他未必不充实。因此,佛家认为,不一定个个都要出家,不一定个个都做一些好的行业。做什么事情,在哪个行业都是一种修行,都是对人生和社会尽责任和义务,从而达到众人满意,这就是一种向善、向上的境界。所以,有没有好的心态决定你是不是对事物看得清楚。
 
补记:
 
    近几年来,少林寺和永信方丈不止一次成为焦点:少林功夫世界巡演、打商标官司、开办实业公司、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武功秘笈网上公开、创立“少林学”、全球海选功夫之星、俄罗斯总统普京造访少林,这些在常人看来与清净佛门似乎毫无瓜葛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在少林寺,发生在少林方丈释永信身上。
 
    盛名之下大和尚一直保持着僧人的简朴与谦逊,每次见面都给人难忘的亲近感。
 
    2005年年底,少林禅堂落成,来自天南海北的许多禅和子到少林参禅。禅宗祖庭恢复了应有的气象。2006年年底,新一年的禅七开始,我有幸获得了极为殊胜的因缘:得到大和尚的许可,进入禅堂,与各位禅僧共同坐禅。永信大和尚尽管寺务繁忙,但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去禅堂静坐,还经常为禅堂开示。大和尚常说:“少林寺是禅宗祖庭,参禅应该是僧人修行的根本。”
 
边文:
 
    方丈:寺庙的住持和尚。相传维摩居士所住的石室,长宽只有一丈,方丈之名,即是由此而来。——《佛学常见词汇》
 
    武术禅:少林功夫是学佛修禅法门之一,又称“武术禅”。学习少林功夫,时刻感受到少林寺佛教的气氛,对少林武术的理性认识转化为佛教信仰。在自觉信仰的基础上习武,习武不再是目的,而是成了学佛的有效途径。通过习武,感悟到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智慧。通过习武,彻底明白了佛教智慧里的真谛,体悟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本性。——永信方丈《禅录集》
 
    少林学:少林学是对少林文化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的研究。包括禅学、武学、医学等很多方面。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历史性、文化性、世界性的有自身特点的学科。——少林学研讨会对少林学的初步定义
 

标签: 少林  传记  李阳泉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