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经典推荐 >

虚云老和尚法汇

源自:禅吧网 作者:虚云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晚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击与太平天国的起义冲击下,各种内忧外患的矛盾加剧。处于如此的“衰世”与“乱世”之中.富国强兵、救亡图存,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旋律。有识之士纷纷锐意改革,出现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派、君主立宪的维新派、以暴制暴的革命派、保皇复辟的复古派。这时期,无论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无不竞相研究佛理,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佛教专家、学者、法师、居士。佛学的出世超越与入世济渡的两方面都对当时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了巨大影响,佛学不仅作为个人出世超越的方法,也成为大众救世普渡的途径。佛学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给他们提供了精神支柱与思想源泉,他们无不希望从佛学里寻找思想的出路与救世的良策,这种思潮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相当有代表性的趋势与现象。

    作为这场佛学复兴运动的奠基者,杨仁山当时认识到,就“目前世界论之,支那之衰极矣,有志之士,热肠百转,痛其江河日下,不能振兴”!在西欧各国旅居多年的杨仁山认为,“泰西各国振兴之法,均有两端。一日通商,二曰传教。通商以损益有无,传教以联合声气。我国推行通商者,渐有其人,而流传宗教者,独付缺如。设有人焉,欲以宗教传入各国.当以何为先?统地球大势论之,能通行无悖者,莫如佛教”。他提出“佛教渐兴,新学曰盛,世出世法,相辅而行,僧道无虚縻之产,国家得补助之益,于变法中寓不变之意,酌古准今,宜情宜理”!在这里,杨仁山把佛教作为振兴国家的重要途径了!

    中国从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儒、释、道三家鼎立又会通融合的格局态势。近一百多年来,正是西方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但却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

标签: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5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