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莲花引前辙
源自:当当网 作者:妙参法师
纵观世界历史,每个国家民族、每个宗教、每个个人都有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但大部分的人不能明了的是,之所以持续经历相同的历史问题,是因为个体或族群的意识形态习惯性地反复开启特定的生命之门,而门的后面就存在着相同问题型态的生活或历史的演化模式。个体一生所经历的问题就是历史或族群问题的缩影,一叶知秋,了解个体必然了解整体;相对的,了解整体也必然了解个体。因此本书将从禅的观念来认识并解构个体的二元问题,进而破除群体的二元迷失观念。若能认清二元的本质,即可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及宗教的争端因,更能了解个人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当知悉问题的根源后,才可能论及时代文明缺失以及如何加以补救引导,也才能从中了解并改善,达到个人的幸福快乐与永恒生命的追寻。真理是生命存在及其运作之理,没有真理,生命存在的问题不会有出路。真理无例外,不会因为人种、时空、族群、宗教等任何因素而有差别,真理就是真理,它是普世的,并且超越一切理论学说。
人从心中不断不自觉地起心动念时,这些起心动念会逐渐塑造出动念的方向模式,而起念所形成的习气模式则会让心更不自觉,人生就由这不自觉的心和其所生的习气想法打开一扇扇的心门。每个起心动念能引生出与其相应的现象,人生中所遇到的经验和结果,都是因为与特定心门连接,构成生活中必然要面对的种种事实,进而创造独一无二的人生。这个原理清楚说明,人会用习惯性的思考模式去创造习惯性的心门,再制造出自己经常性的问题,以及种种不称心的生活现实。这里所说的“门”,指的是思想的模式,是久存在心中的是非、人我、判断、想法、信念和偏见等惯有的起心动念模式,甚至是所信仰的宗教。每个人都有心,心是无形却可含藏一切,心有无限的可塑性及可能性。任何观念、想法、人格、知识、宗教信仰,都是自己有意或无意堆积架构在心中的,这些堆积的种种就会围绕在心中而构成虚妄的自我,自我就是佛法所谓的我执,我执自会取代心的清净而主宰着生命。念头从心生起,起心动念当下所呈现的现象就是每个人必然要面对的事实。只是在面对生活上不满意的现象时,人往往不能知道这就是自己不自觉的起心动念造成的结果。每一天、每一刻所经验的生活压迫,都是自己不断开启特定心门所造成的,既然问题是自己制造的,当然只能自己面对问题。所以当问题呈现时,一味埋怨只是浪费能量与生命,这样的“努力”无济于事,因为问题不会自动消失。举例来说,当见到不喜欢的人,就会不自觉感到紧张不安,甚至容易和对方有争执的互动。人可以很轻易说出种种理由来证明自己为何不喜欢那个人,但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为何那个人会出现在我面前?为何那个人的出现会令我感到不舒服?事实上,因为不喜欢某人的评价早已根植在心中,所以不自觉的起心动念就连结到负面评价和想法,而直接反应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由于没有真正了解问题的根源,就会怪罪他人让自己感到不顺心,“他人”变成了问题,当下次再见到不喜欢的人时,同样的模式、同样的反应,也可能将情况弄得更糟,不好的批判模式依旧盘据在心中,恶性循环地加深了原有的模式,使问题以更深层的执著形式延续下去。
无论经历任何事物,人总会以习惯性念头所构成的自我中心予以过滤或评价。换句话说,人不自觉地被自己的思维模式驱使,对于特定人、事、物会不自觉地生出相对应的感受与评价。然而这些评价是扭曲事实的看法或解释,所有对于事实的解读,都是透过自我中心的念头分别而生出。举例来说,当遇到自己不满意的现象时,必然习惯性地感到“生气”,并视之为“坏的”经验,之所以会有如此的直觉反应,是因为眼前的存在与内心的成见定义的落差起了交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