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最重要的面向之一
源自:搜狐 作者:铃木大拙
佛教在其发展历程里成就了一种独特的形式,而有别于所谓原始佛教的类型,其成就之波澜壮阔,使得我们有理由去强调它的两个教派的历史区分,亦即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其实,大乘佛教及其诸宗,无非佛教的一个发展形式,也都要溯源到它的印度创教者——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大乘佛教的这个发展形式传入中国乃至于日本,而再度开枝散叶。这些成就无疑要归功于中国和日本的佛教诸圣哲,他们知道如何以教法去随顺变易不居的生命情境以及人们的宗教渴望。而他们的苦心孤诣和随顺则又扩大了大乘佛教嘆和原始佛教之间既存的差异。到了现在,原始佛教那些最显著的性相,在大乘佛教可以说已不复得见,至少在表面上如此。
佛教最重要的面向之一
于是有人会说,这个佛教支系其实不是常人所理解的佛教。但是我认为,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是个有机体,而有机体的本质就在于它绝不停滞在同一个存在状态里。一颗橡实,甚至是甫破壳而出的小橡树新绿嫩叶,都迥异于魁梧壮硕而高耸入云的大橡树。但是在变化的诸相里,却有着一个成长的连续性以及明显的同一性痕迹,我们由此得知那是同一株经历了成长各阶段的橡树。所谓的原始佛教是种子,由它诞生了将会继续成长的东方佛教。学者或许喜欢谈历史上的佛教,但是我不想只是从历史发展去探究佛教,而且要就其作为东方精神的源头活水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观点去看待它。
在已经成长茁壮的佛教诸宗派里,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的宗派,主张直接得到佛陀密付正法眼藏护持,既不是经由秘典,也没有任何神秘仪式。该宗派是佛教最重要的面向之一,不只是就其历史的重要性以及精神生命力而言,更是在于它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演示方式。学者称它为“佛心宗”,但是人们更习惯称它为“禅”。禅不同于“禅那”,尽管“禅”这个字是梵语的中译,我会在后面解释。
就许多方面而言,该宗派在宗教史里都非常独特。就理论而言,其学说可以说是属于思辨的神秘主义,但是由于其阐说和演示方式,只有长期修行且窥得该体系堂奥的禅门弟子才能领略其究竟意旨。不得其法门的人,也就是没有在行住坐卧里去体会“禅”的人,它的禅法甚或它的话语,总会让人觉得怪异、粗鲁,甚或深奥难解。他们以概念去理解“禅”,认为“禅”根本是荒谬、可笑的,或是故弄玄虚,装得莫测高深,让外在批评不得其门而入。但是对于习禅者而言,它看似吊诡的说法并不是要故布疑阵,而只是因为人类的语言不是表现禅的深刻真理的合宜工具,那些真理不会是逻辑解说的主题;它们必须在心灵深处去体会,才有可能被理解。其实,在人类的其他经验里,没有任何语言像“禅”如此平易而直截了当的。“炭是黑的。”这句话够简单了。但是“禅”会反驳说:“炭不是黑的。”这句话也够简单了。如果我们穷究其真理,它甚至比前者的肯定句还要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