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匠心禅韵 >

云横秀岭图

源自:百度百科 作者:高克恭

    此图书层峦高岭,溪桥疏树,上下峰峦及近景坡石树木之际,间以白云朵朵,纵而掩去大山给人的窒息之感,并增加了景物的深度,使书面元气浑沧。整幅书设色明丽、笔墨精妙、用笔灵活。山石多用米点皴,但又糅进新的变化,如水边的卵石以及米点之下的“披麻皴”。说明高氏并非刻板效学二米泻烟雨林峦,还吸收了董源、巨然山水画的长处,以丰富自己的技法。书上李 题诚云:“……上轴树老古苍,明丽 落,古所谓有笔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绝无可诚者。”另有邓文原、王铎的题记和乾隆帝题诗。

名画档案:

    名 称:《云横秀岭图》

    作 者:高克恭

    尺 寸:纵182.3 厘米,横106.7 厘米

    材 料:绢本,设色

    收 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画赏析:

    水墨山水发展至宋代米芾时,已开始对“点”本身的语言进行提炼,米氏父子纯用“米点”点染潇湘烟云,开用点独立之先河,创“米氏云山”一派。但“米氏云山”本意不在点上,是用墨点表现自然,并不能独立说明问题。到了元代,山水画成为绘画的主流,各派山水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董巨”一派和“米氏云山”发展更加迅速,山水画中的每个元素都得以“独立”。高克恭就是把“米氏云山”向前推进一步的关键人物。

    高克恭画山水师文同、米芾父子,兼取董源、巨然、李成诸家之长,风格独特,自成一体,既能表现江南云山烟树,又不失其山骨挺峻,使点线对比更加丰富。高克恭笔下的山水,大多是从真山真水中得来的。在晚年的时候,他闲居杭州,经常出入山中,观察山林树木的变化,所以他的山水画充满了山林的浑厚之气。在用墨方面,高克恭创造了“积点法”,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高克恭的画里云烟流动,淡雅有致,浑穆秀润,生机盎然,富有诗一般的韵律。除了在山水画领域有巨大成就之外,高克恭在写竹方面也享有盛誉。

    《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去世前一年(1309年)创作的,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一改其早年作品“秀润有余而颇乏笔力”的缺憾。画上有邓文原、王铎的题记和乾隆帝题诗。

    图中远处层峦高岭,雄伟挺拔,树木时隐时现,一湾河水由远及近缓缓流过来,一条小溪汇入河中;近处河岸两边,坡石起伏错落,林木茂密,几间茅舍、草亭掩映于林木之中。中部云山烟树,流布飘逸,明丽洒落,充满了动感,既增添了山势的奇伟,又有莫测之势,令人遐想不已。全图给人一种气势雄伟而又幽静之感。在构图上,溪桥疏树、上下峰峦及近景坡石树木之际,作者间以白云朵朵,从而掩去大山给人的窒息之感,并增加了景物的深度,使画面元气浑厚。山顶设青绿横点,显得莽苍葱郁,龙脉起伏,绵延天际,增加了撼人之气。

    全图笔法凝重,粗中有细,墨色淋漓,层次丰富,既有突出的立体感,又有强烈的质感。近景丛树,以“二米”法浓墨点出,且点子形态比“米点”明确。远树用淡笔“米点”和“介点”点出,轻松灵活;近处山坡以“董巨”笔法皴出,暗处用点积成。主峰以解索皴加“米点”层层积染,在清晰中求浑化,尤其在山峰的阴暗处,以“米点”层层点就,使山峰顿增浑厚深邃之感。从此图中可以看出,移情寄兴手法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作者的人格与个性。赵孟曾称其人品高、胸次磊落,故其所作看似游戏,却能不流于俗格。

    从这幅图中还可看出作者布局的开合布陈之妙,使人似乎能看到他笔下波澜的起伏,气象变动无穷,也看出作者胸中有丘壑、笔下有烟云的巧妙布置。

画家小传:

    高克恭(1248~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道人,其祖先为西城(今新疆)人,后入籍山西大同。官至刑部尚书。其山水画初学米芾、米友仁父子,擅长林峦烟雨。晚年风格则类似董源,神气淋漓。工墨竹,亦擅山水。初学米芾父子,后取李成、董源、巨然之长,自创一体。评者谓其所画“元气淋漓”。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