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经典书摘】《禅的源头》达摩大师血脉论讲记

源自:禅吧网 作者:朴憨法师

    我们翻开达摩大师《血脉论》。一开始就讲到心:“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三界即是色界、欲界、无色界,这是三界;兴,就是杂。

    在凡夫的这一面讲,世界是有秩序的,四季是有运转的,人是有生老病死的;而在圣者的慧眼里面是混乱的,也就是《楞严经》讲的“乱起乱灭”,所以佛在《般若经》里面讲:“诸法不相知,诸法不相待。”我们所谓的感应那是因缘法,真心绝待,无感无应。

    感应的是什么呢?是应身佛、化身佛,是应着我们的意思,影现的一种假相。我们晚上做梦,就是感应,白天有感,晚上就有应。白天的感是日有所思,晚上的应是夜有所梦。所以三界兴起,同归一心,都是一个心造出来的,就是无心。无心无所不心,从清净心生起了三界,生起了宇宙万有。

    在《楞严经》里面,佛也给我们讲到:“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世界微尘,世界是大的,微尘是小的,都因为这个无明的体,而形成了世界的相。

    先说无明的体: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的自性就是佛性。无明烦恼当下就是清净的解脱相。要转念头啊,我们要会转念头,念头一转就归一心――清净心体了。

    所以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前佛,六祖慧能大师讲:“一念悟就是佛。”祖师们都讲得很清楚了:若离妄缘,即如如佛,离开这个妄想分别的缘,就是佛陀,你开悟了,你就是佛。前念悟是佛,后念悟也是佛,无前无后,时间空寂。如来佛祖之意即是:后佛如前佛之再来,故名如来。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因为文字是一种假相;不仅不立文字,音声也是假相。所以《起信论》里面讲:“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四相,绝百非。”

    禅宗是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涅粲妙心。前念悟就是佛,就是智者,智者可以把这个不可思议的妙法,传给一个迷人,让这个迷人也悟,就是灯灯相续,灯灯无尽,就是无尽灯,可以传佛的心法,让这个血脉不断,香火不断。

    下面是个问题。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这个问题是达摩的一个弟子问的:如果不立文字,没有文字,我们以什么为心法呢?我们说传心法一定要有一个传承的文字啊。

    达摩大师怎么回答呢,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你问我的当下,这就是你的心,就是你的真心,我回答你的当下,就是我的心,我的真心。我的心和你的心,同归一心。所以“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就是说,我要没有心的话,我怎么去回答你的问题。反之你要是没有心的话,你怎么来问我,问我的当下就是你的心!这个心它是离开文字的。

    所以达摩大师慈悲地解释:“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

    无始,这个时间,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楞严经》也讲到:“识迷无因,妄无所依。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迷是没有因的,因为它是无明,它没有实体,它自己没有实体,哪有原因呢?所以叫无始无终。从无始劫来,乃至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在一切的时间、一切的空间里面,无不是我们的本心。

    像过去,张拙秀才去参访石霜禅师。

    石霜禅师问:“秀才姓什么?”

    秀才答:“姓张名拙。”

    石霜禅师问:“觅巧尚不可得,拙自何来?”

    秀才忽然醒悟,于是呈了一个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破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生死等空花。

    一念不生时就是本心现前时,六根才动时就是无明忽起时。有情生死的心相,无始无终,如空花水月。佛祖涅?之性体,也是无始无终,如空花水月。所以这里说,即心是佛。

    这个心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是本佛。所以达摩大师给我们一个结论,即心是佛,心即是佛。也就是《观无量寿佛经》,“净土三经”之一的“观经”里面讲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个心就是佛,我们每天生活的这个心就是佛,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认识呢?佛没有烦恼,为什么我们不能转烦恼成菩提呢?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