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推介】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
源自:禅吧网 作者:南怀瑾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年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欧美国、欧洲等地,考察讲学。门生弟子遍天下。先生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佛、道、佛皆有精深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有巨大声望。
编辑推荐:
沟通东西文化,揭示生命能源。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先生,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现为美国麻省理工不院资深讲师,也是该学院“组织学习与变革”团队成员,以及“组织学习协会”(SoL)主席,致力于建立基础的组织变革知识。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于1997年被评选为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五本管理学书籍之一。
近几年来,彼得?圣吉开始接触中国的儒、道、佛思想,并且多次拜访南怀谨先生。二○○三年至二○○六年间,彼得?圣吉及其团队四次拜会参议南怀谨先生,《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收入的正是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等人的访谈对话记录。内容涉及禅宗的修持方法,以及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问答之间,思想深邃,充满睿智,发人深省。这组颇有深度的跨文化对谈,也凸显了东西文化汇流的趋势。
内容简介:
2003年-2006年间、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及其团队四次拜会参访南怀瑾先生,本书收入了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等人的访谈对话记录。内容涉及禅宗的修持方法,以及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问答之间,思想深邃,充满睿智,发人深省。这组颇有深度的跨文化对谈,也凸显了东西文化汇流的趋势。
南怀瑾先生关心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大业,一生致力于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以望九高龄,仍奔走各地,建立学堂,讲解传授,为弘扬、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尽心尽力,其成就贡献,举世称誉;其执著精神,感人至深。
近几年来,彼得·圣吉开始接触中国的儒、道、佛思想,并且多次拜访南怀谨先生。二○○三年至二○○六年间,彼得·圣吉及其团队四次拜会参议南怀谨先生,本书收入的正是南怀瑾先生与彼得·圣吉等人的访谈对话记录。内容涉及禅宗的修持方法,以及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问答之间,思想深邃,充满睿智,发人深省。这组颇有深度的跨文化对谈,也凸显了东西文化汇流的趋势。
媒体评论:
美国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先生,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现为美国麻省理工不院资深讲师,也是该学院“组织学习与变革”团队成员,以及“组织学习协会”(SoL)主席,致力于建立基础的组织变革知识。他的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于1997年被评选为二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五本管理学书籍之一。
精彩书摘:
南师:开始讲修持之前,我先问你,在你几年前来这里参加禅七打坐以前,你有没有在别的地方学过静坐、瑜珈、冥想之类的?
圣吉:我初学静坐,是在加州一所由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开办的禅修中心。那是很多年以前了,我当时约廿一岁,还是大学生。其后我也陆续参加过一些其他的静坐活动,像是印度大师SwamiMuktanada的课程,还有一些开发人类潜能运动之类的修习。
南师:以你的年龄,应该没有见过铃木大拙本人。
圣吉:是的,我参加他的禅修中心时,铃木大拙本人已经去世了。
南师:铃木大拙只是讲禅,不作功夫的。修持正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题目。无论如何,比起密宗还有一些其他的门派,至少你由禅宗开始,算是走了一个比较好的路线。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再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学这个的目的是为了入世还是出世?因为目的不同,开始修持的方法也不同,但是到最后仍然是相结合的。
圣吉:好一个简单的问题!好,我给一个简单的回答,我想为人类作出贡献。
南师:好,这是你现在这一次的答案,你自己记住。你每天打坐几次?
圣吉:早晚各一次。
南师:每次多久呢?
圣吉:早上一坐约四十五分钟到七十五分钟,晚上约半小时。我早上也做气功,所以一共要用上两小时。
南师:针对你的目的,我们谈一些修持的方法。你做了精神会好,心理也会宁静很多。
上次你来这里的七天当中,我们有没有提过生与死的问题?人怎样生出来的,死时又是什么情形?
圣吉:有的。
南师:现在我们只讲生的一面。生命都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知觉的,像是意识、思想、情绪;另一个是感觉的,例如疲劳想睡、肚子饿要吃等。知觉用现代话说是心理的,感觉是生理的;西方说知觉是理性的,感觉是感性。西方认为理性是唯心的,这不同于我们讲的唯心,他们认为感性是唯物的。
当你打坐时,你的思想在转动,有时多一点有时少一点,你清楚吗?
圣吉:很清楚。
南师:这个思想,缩小到唯识的说法,是属于第六意识的分别意识。你还记得,我说过第六意识不属于身体,也不属于脑,不在内,也不在外,无所在,又无所不在。密宗和西方观念认为第六意识是在脑,这是错误的,因为脑仅仅是身识的一部分。
我常听人说打坐坐不久,坐久了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那里痛。如果有人用枪指住你的头,你敢动一下就开枪,你还敢下座吗?这时第六意识都知道,可是身识就不影响你了。
圣吉:是的,我有时打坐时腿部抽筋,非常痛,但是还会忍住不动。如果是在睡梦中抽筋,我一定会本能地放开腿去按摩它。
南师:不错。所以打坐坐不住了,到底是身子坐不住还是心坐不住?自己检查看看,大部分都是第六意识要你下座的。第六意识昼夜都在不停地流动,连睡眠时也不停,仍在做梦。不过也会有短暂的停止,不做梦了,好像真睡着了,其实那个还是第六意识的境界,是第六意识呈现的昏沉境界,我们叫它睡眠。你打坐时有过第六意识被截断的经验吗?
圣吉:有时候有,但是不常。
南师:可惜那一下你把握不住,否则今天的你就不同了。不只是你,所有的人都不行。这一刹那不是只有在打坐时来到,行住坐卧,任何姿势都有可能发生这个第六意识之流被切断的情形。这像是把流水一样的知性从中截断,是很不容易发生的。下次碰上了千万不要错过,就定在那上面,越久越好。
圣吉:我是碰过几次的,其中一次是我在一个冰冻的湖边上,它突然来了,我的念头完全停下来,当时没有任何感觉或知觉。在打坐时,也发生过几次。
南师:好。铃木大拙讲了很多这种境界,但不要搞错,这完全不是开悟。这仅仅是个提供开悟的机会,也不要认为是开悟之门。历史上很多祖师,就是在这意识之流突然被完全截断的时候,爆发出开悟的。
这个境界在一般人大喜、大怒、大哀、大乐的时候,也可能会产生。你能在它来临时认得它,多保持在这个境界,迟早可以开悟的。
在中国宋朝的时候,有位官做得很大的文人,他去请教一位禅师,问佛经上说一阵黑风把你吹到罗刹国土,是什么意思。哪晓得这位一向待他很好的师父,居然把脸一变,把他羞辱痛骂一顿。这位官员素来对师父恭敬,不料被这么一骂,气得不得了,正待发作,此时师父又收起忿怒之相,对他说,喂,这就是一阵黑风把你吹到罗刹国土了。这文人惭愧之极,当下称谢。
这个境界甚至在打仗杀敌之际都会呈现的。不但如此,我年轻时人家问我,什么工夫才能开悟?我告诉他们,很简单,开悟的前奏境界就像是你大便憋急了,在大街上来回找厕所找不到,正急得不得了,忽然找到,裤子一脱,咚,哇!那差不多是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