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经典推荐】郭林生《听南怀谨讲禅》

源自:禅吧网 作者:郭林生

编辑推荐:

    《听南怀瑾讲禅》书中南怀瑾先生指出,在自然天地之间,禅机妙意无处不在。一粒沙尘中包涵一方世界,一朵野花中蕴藏一个天堂。无论行云流水,无论永恒宇宙,禅无处不在,获得禅心的唯一妙境,唯有“平常”二字。

    身处凡尘俗世,聆听怀瑾妙语,回转众生百态,摘得方外禅心。当下无贪便是禅,当下无嗔便是禅,当下无痴便是禅,无下无疑便是禅。禅不是释放,禅不是能量,禅不是冲动;禅只是无奇,禅只是看破,禅只是放下。

内容简介:

    《听南怀谨讲禅》主要讲述的是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禅悟。南怀瑾先生博览群书,实地修为,身体力行,讲法布施。以其学贯中丁之识,涵盖儒释道三家所长,融会诸子百家之观,站在生命本身及国学的顶端,发别家所未发,讲别家所未讲,生动幽默,通俗易懂地将禅理转化为满天花雨,洒向红尘众生。望读者沙滩拾贝,觅得珍珠,领悟奥妙,不胜喜悦。

    禅是一盏指路明灯,禅语、禅思、禅事、禅诗,无不蕴涵人生的最高智慧,它净化心灵,美化人格、强化内心的力量。让人闪久闭的心门豁然开朗,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前言:

    禅从何而来?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手指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颜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这就是禅的来历。它发生在彼此见面的时候,一个恬悦的微笑,它传递了一切,包含了一切。它绽放着心灵的和谐、完美和圆融,它让我们发现了生命的意义,同时又看见了自己。

    禅是什么?

    有人静夜冥思,有人淡然说笑,有人沐浴更衣始读禅典,有人酒肉穿肠大谈佛祖,你说是一枝花,我说是狗屎橛,他说是东来西去空茫茫。

    禅不可说,说不得,蓦然回首,却又是清清历历,尽在眼前。

    禅是洞悉生命及世界的真理;禅是摆脱一切束缚的心;禅便是佛,是通向觉悟的必由之路,禅便是法,是指出众生解脱奔向自由的路标。

    禅不是释放,禅不是能量,禅不是冲动。禅只是看破,禅只是放下。

    当下无贪便是禅;当下无嗔便是禅;当下无痴便是禅。平静了当下便是禅。

    禅不属于宗教,但又属于宗教;禅不属于哲学,但又属于哲学;它什么都不是,但又什么都是。

    禅无取舍,禅无造作,禅便是禅。

    禅便是心,心便是佛,佛便是当下。

    禅,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也非某种超自然的经验或能力,它就在我们当下,穿衣吃饭是道,担柴运水是道。当一个人能够透过事物表象而彻了其本然时,那就是禅的境界,将它对境起用,那就是不可思议的妙智慧。禅不等于禅坐,坐乃身而禅在心。禅也不是禅宗的专利品,它是佛法般若智慧的总称。禅宗以心为宗,故称宗门,然教下诸门岂不以心为宗?故八万四千法门皆不离禅,世法佛法皆在禅中。

    心中有静,在红尘浊世,随时随地皆可参禅。参禅是剑刃上行,冰凌上走,一有依恋,就难得透脱,非得云山海月尽皆抛却,否则即无“随缘做主,即事而真”的可能。

    禅是生命之路,是智慧之本。禅在无言中开始,又在无为中完成。禅的本质是于绝望中寻找希望,在斗争中获得智慧。求取智慧不是爬山,不是你爬得越高看到得越多;获取智慧好比跳墙,在没有跳过去之前,里边的东西你永远也看不到,哪怕你听别人说得再多,你还是一无所知,除非有一天你突然跳过墙去。

    进入禅境,你不必追求宁静和清净,也不必厌恶烦恼与杂秽。虽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之中,任何环境,对你而言,无处不是清净的佛土,未悟的人看你,你是平常的人,你看平常的人,则无一不与诸佛相同。你自觉你的自性与诸佛的自性一样,佛的自性普遍于时空,所以你会不期而然地运用你的智能和财力,普施于一切处、一切时的一切众生。

    禅宗作为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支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和神韵的一道风景,它独具魅力,广纳众生。在当今社会,在中国人面对人生藩篱时,禅依然能够引领我们发现从容淡定的生命境界,为生命找寻到真正的解脱。

    正如黄檗希运禅师诗云:“心入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一代大师南怀瑾,因其实地修为,身体力行,讲法布施,而被称为佛家上师,当代“维摩诘”。南先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是浮华尘世中的旷世贤师,站在生命本身及国学的尖端,发别家所未发,讲别家所未讲,生动幽默,通俗易懂,将禅理转化为满天花雨,洒向红尘众生。禅海深广,而南先生却可以带我们驾鲸遨游。

    笔者闻先生讲解,心有所悟,捕捉灵光,恣意成文。唯愿唤起众人皆有之般若智慧,激发本来之性灵光辉,于红尘浊世中,濯缨于禅海,获得一种风日洒然的快乐。这就是笔者最大的欣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遥现佛陀的微笑

    世事繁华皆如梦

    在佛理看来,人世中一切事、一切物都在不断变幻,没有一刻停留。万物有生有灭,没有瞬间停留。对这种现象,佛教中有一个形象的名词——无常。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两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南怀瑾先生认为这两句诗很好地说明了无常的现象,他对这两句诗的解释非常有趣,他说:人似秋鸿来有信,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个地方,答应了今年再来,果然来了。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若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那就不会生出这样那样的烦恼了,人生就不会陷入于网的怪圈不能自拔。

    繁华似乎总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熙熙攘攘的背后往往透出一丝丝的苍凉。说繁华便免不了要提到《红楼梦》,因为那“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繁华,真是人间富贵不过如此了。然而,古人日:“富不过三代。”即使是偌大一个繁华的富贵之地——大观园,也依然处处透着那一丝丝的苍凉,林黛玉的寄人篱下、晴雯的屈死以及树倒猢狲散的最终结局无一不将“苍凉”二字展现得淋漓尽致。繁华的背后其实仅仅是苍凉而已。这真是将世事繁华的虚妄表述得淋漓尽致。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