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精彩推介】释印顺的《净土与禅》

源自:禅吧网 作者:释印顺

内容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

精彩书摘:

往生净土

    一、一般的往生法:往生净土的法门,有通有别。通是修此法门,可以往生十方净土;别是特殊的方便,着重于往生极乐世界。

    净土是清净而理想的环境。菩萨庄严净土,为了摄化众生;众生受了菩萨恩德的感召,即向往而来生其中。于净土修行,多便利,少障碍,所以必得不退转,不会落人二乘及三恶道中。往生净土的信行,大乘经是一致的。那么怎样才能往生净土呢?今略引二经来说明。

    (一)《维摩诘经》(下)说:“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八法是:“饶益众生而不望报”,即纯从利益众生出发,不为自己打算。“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所作功德尽以施之”,苦痛归自己,福乐归他人,真是菩萨的心行。“等心众生”,即以平等心对待众生,使众生得到平等的地位。对于修大乘法的“菩萨,视之如佛”,起尊敬心。“所未闻(的甚深)经,闻之不疑”,不生诽谤心;也“不”以为自己所修是大乘法,如何深妙,“与声闻而相违背”。真能通了佛法,大小乘间,是可得合理会通的。“不嫉彼供”,即别人得供养,不要嫉妒他;“不高己利”,如自己得利养,不因此而生高傲放逸。“常省己过,不讼彼短”,即多多反省自己的错误,少说别人的过失。“一心求诸功德”。这八法,是菩萨为人为法,对自对他的正常道。但能依此修去,就是往生净土的稳当法门。

    (二)《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一七)说:“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生清净诸佛刹土。”十法是:“戒行成就”,“行平等心”,“成就广大善根”,“远离世间名闻利养”,“具于净信”,“精进”,“禅定”,“修习多闻”,“利根”,“广行慈心”。《胜天王般若经》、《宝云经》、《宝雨经》都有这样的十法门。如“成就广大善根”,确是往生净土的要诀。《阿弥陀经》也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维摩经》与《宝云经》所说的净土法门,是菩萨的常道,不求生净土而自然地生于净土,这是往生净土的必备资粮。

    二、特殊的往生法:中国流行的求生净土的念佛法门,即是往生极乐世界的特殊方便行。然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也是有着不同方便的。现依往生极乐净土的经典,略为条理来说明。

    (一)《般舟三昧经》:古典的《般舟三昧经》汉末就有了译本。这部经,说到念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即见现在十方一切佛。着重观西方无量佛为方便,而能见十方的无量佛(《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佛说阿弥陀经》,就着重于无量寿佛,所以特别着重于“临命终时”)。《般舟三昧经》所说的念佛,是念佛三昧。念,为忆念或思惟。佛身的相好及极乐世界的庄严,都不是一般众生的现前境界,必须因名思义,专心系念,使观境明显地现前,所以念佛即是修念佛观。《阿含经》所说的四念处,三随念——念佛、念法、念僧法门等,也都是这样念的。念是系心一处,令心明记不忘。与念相应的慧心所,于所缘极乐依正的境界,分别观察。这样的念慧相应,安住所缘;如达到“心一境性”——定,就是念佛三昧成就了。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