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精彩阅读】白云禅师的《禅林采风录》

源自:禅吧网 作者:白云禅师

内容简介: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

    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作者简介:

    白云禅师,号梦殊,字宽一,原籍北京,寄籍湖南益阳,现任千佛山菩提寺方丈。

    生于一九一五年,七岁出家,少年入志成学堂及天岳山沙弥园受教育,一九三五年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中文系。

    二十一岁受比丘戒后,常行脚大江南北,以至塞外边远地区,遍参潜隐善德,并曾朝礼印度、尼泊尔等佛教圣迹,当时行脚僧皆称其为“梦头陀”。

    一九四九年迁移台湾,一九五八年曾两度行脚台岛,足迹遍及全省名山古刹。

    一生淡泊名利,庄严戒行,以佛心为师范,以禅悟为法门,于古梵密亦有很高之成就,且精于书法、针灸、技击等,平时勤于文字般若之创作,于十大学派中禅、净、密、律、法相、天台、华严之教理均有深入之研究,出版著作四十余册。

精彩书摘:

    本来自性就是无有生灭的呀!本来自性是没有欠缺什么的哩!本来自性就是寂然不动的嘛!本来自性是能产生万法的咧!

    这五种发自觉悟的智识,不是“心行灭处”的彻悟行者是不能流露出来的;五祖所以毫不犹疑的把衣法付托给一个“优婆塞”,无可否认,是一种大手法,明智的作为。

    现在,我们来把六祖的思想精神,作个比较明显一点的探讨;这种探讨,本来以“禅”的立论来说,只是一种“权宜”,希望读者们千万不要生起“这就是禅”的观念。

    六祖认为:“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足。”又说:“如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又说:“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

    可见六祖的思想精神,强调“自性”的伟大,而修学见地,则以为“自证”最为究竟。譬如有一次集会,六祖向大众宣布说:

    “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

    当时神会听了,连忙站起来说道:

    “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

    六祖闻言,很生气地批评说:

    “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茅盖头,也只成个知解宗徒!”

    这一段故事的对话,我们很容易看出,六祖的“一物”,透出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而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真义,可惜神会自作聪明,执著“佛性本源”而不能消化,难怪神会以后的一生,确然只是个咬文嚼字的知解宗徒;同时,笔者也由此而联想到已故的胡适先生,一直误解,神会是《坛经》的作者,可能胡先生这种思想的启迪,便是依此而得感触的。不过,在“禅学”境域中,发生“我以为”的“禅以外”的思想,这在一个研究学问的学者来说,是非常不应该的一种行为;因为,那样做,很容易引导后学的人步入歧途,把主题反而变成了毫无意味的“我以为”的联想上去了。

    其次是六祖的“无念”的立论,他说:“无念者,于念而无念。”又说:“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

    六祖的这种立论,从他对卧轮禅师的一首偈语,予以批判的情形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卧轮的偈子是这样的: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六祖却批判说: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