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精彩书摘】《禅门智慧一滴录》

源自:禅吧网 作者:王绍璠

内容简介:

    《禅门智慧一滴录》上篇,为作者心解佛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佛说未曾有因缘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略讲《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正道菩萨戒论》。原始佛教经典《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将释迦牟尼还原为智慧的长者,破除婆罗门化的迷信崇拜与神秘主义,非常亲切、非常人性化的将佛陀最初的智慧与方便的教化,实事求是地还回到人间,大大不同于后世佛教莫名其妙的烟火气。

    《禅门智慧一滴录》下篇,为禅宗教外别传。其《祖师禅,平常心》、《承载心法的参话头》,以活泼传神的现代语言,点破禅、密心法的深密玄机。《禅戏论》更可堪与《碧岩录》比肩,作者以简古的文风,将历代祖师公案一一切将来,刀起刀落,直击命门。

精彩书摘:

《承载心法的参话头》

善护念

    那么如何降伏其心呢?就是善护念。南老师说《金刚经》的重点就在善护念。参话头也好,念佛也好,修准提也好,就是一个善护念。只要一个善护念,诸位,若论佛法一切现成。佛就是善护念,就是观自在,就是自性本自具足。所以佛才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大家执着一个五蕴,所以就无始习气下去,一不执着,一下照见“本空”,就可成佛。这个“空”,是“本空”,也是“真如妙有”,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一切都有,又一切什么都不是。对于贪瞋痴慢疑也是如此,要空是空不掉的,一不执着,当下就转掉,乃至连转都不要转,当下即是,觉妄即真。

承当贪瞋痴

    大部分人都是出了狼窝又入虎口。贪瞋痴不好,那么戒定慧就好,告诉大家,执着没有正见的戒定慧,就是贪瞋痴。你以为自己是戒定慧,殊不知早已误入了贪瞋痴之途。不要贪瞋痴,只要戒定慧,诸位,大家有这种承当,这种智慧吗?你以为什么是戒定慧?知道贪瞋痴,觉照贪瞋痴,就是戒定慧,哪里还要头上安头,想把脏水泼出去,连婴儿也泼掉了。所谓觉妄即真,经上说得清清楚楚,一念觉,贪瞋痴就是戒定慧;一念妄,戒定慧就是贪瞋痴。就这么简单这么干脆。

    其实大家并不真正认识贪瞋痴,更不要谈戒定慧了。当大家承认自己无知、无耻、无聊、无能,就是承当了贪瞋痴,这时戒定慧就在其中矣,还到什么地方去找戒定慧,告诉大家不要向外驰求,自己承当贪瞋痴就对了。

    本来大家在日用平常处,在穿衣吃饭时,随时随处,一念观照,承当贪瞋痴,而不是逃避贪瞋痴,再说逃也逃不掉,庄子所说“无所逃脱于天地之间”,就是修行,佛法就在其中。能如此就是好样学佛的,不然就成了“枯木依寒岩”,死水一潭的“断灭”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反复告诉大家,不厌其烦地叮咛大家,就是要大家认清贪瞋痴,承当贪瞋痴,在贪瞋痴中转识成智,即是所谓“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于一毫端现宝王刹”。

有意无意之间

    另外再告诉大家密法修炼的重点:就是庄子所说的“用与不用之间”。若有意若无意,用思而不用想。如果朝思暮想,就已经过分了。干脆说明白,大家都知道谈恋爱,当你思时还可以,要想时,就快完蛋了。大家都讲“想死了”,思是不会死的,没有说“思死了”。不怕下地狱,就去想吧!像我思念我的家人,思还有那么点悲壮情怀,想就不得了了,非发疯不可。思等于挂在那里,我只是思的我儿女家人,还简单,就只有挂在心上。这个自私一点,阿Q一点,反正不要想得那么多,不能说我没有良心,我还是在思。如果要想的话,就麻烦了,一想就严重了,老婆、儿女会怎么样。冻死还是饿死,再想下去就真是不得了。对不对?懂不懂?

念念不动心

    看到没有,大家以为在道理上研究就叫思惟修?错了。念念不动才叫正思惟,才是思惟修。什么念念不动?我看是念念都在动。那么有没有念念不动呢?当然有,请问不动的是什么?不动心!对了吧。光讲念念不动是不对的,念念不动那是死人,是木石。加一个念念不动心,大家就懂了。所以念念不起妄心就是正思惟,就是思惟修,也就是无者无妄念,念者念正念。

    这才叫做智慧,事事无碍才可以谈禅。在贪瞋痴里,不起心念,虽有贪瞋痴而不住,就对了。大家看我又发脾气又骂人,就以为我真恨真骂了吗?也对也不对。对的是我真的发脾气骂人,所以血压就高,副肾上腺激素就分泌得多,我人就会苍老……这是报应,因为我动了瞋心骂了人,结果发苍苍而齿牙摇落,连门牙都掉了。不对的是,我有时的确对事不对人,虽在发脾气骂人,可是心念也真的不动。……平常我讲过“时时可死,步步求生”,就是如此。像南老师所说,外界六根所用更安详、更健康,这就是真修行,真佛法,一点都不能“务虚”。

《禅戏论》

    僧问:声色两字,甚么人透得?

    师却谓众曰:诸上座且道,这个僧还透得也未?若会此僧问处,透声色也不难。

    戏论曰:

    古人道:透他声色最难。盖诸人尽在声色中出没,如油入面,不得出离。

    又云: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当人若道他声色,则生死业力迷转;透他声色,则悟道明心,作主自在。

    声色自声色,因迷悟而不同。

    其僧大有本色之分,故有是问。

    因其僧问得奇特,故法眼乃拈题示众,如智门祚所云:我不为汝一人说,要为众人说。故谓众云云。

    须知透得声色底人,方知声色可透能透。不然尽是出没声色中底死汉,又岂知声色可透能透?

    此僧问处即是答处,法眼不与诸人道破,故云若会此僧问处,透声色也不难。

    要得透他声色,必欲心外无法,法法是心。到得大休大歇田地,方可显出自性光明,任运无碍。

    如其不然,只是终日于声色中着迷,头出头没,有何透脱之时?

    然则,如何是透得声色?

    曰:

    一曲阳关惊梦回,莲花开处放轻舟。

    上堂: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你等诸人,横担拄杖,向什么处行脚?

    戏论曰:

    若是本色衲子,佛来杀佛,魔来杀魔。如此心行,有什么处不可行脚?

    如其不然,修行人妄生佛魔,当作圣解,则佛来也杀你,魔来也杀你。二见三毒处处时时,伴随左右,更有何处可资行脚?

    然则岂不闻:

    剑树刀山作禅床,龙潭虎穴作道场,

    道人活计原如此,劫火烧来也不忙。

    学人真能于有佛处不住,无佛处走过,一切修行皆以平常心住持,则横担拄杖,向他二见三毒处行脚,庸何不得转烦恼为菩提,觉妄即真乎?

    证道歌所说“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此之谓也。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