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品读】中国智慧:禅悟与当下生活
源自:禅吧网 作者:明志
内容简介:
禅是中国佛教文化思想的心要。禅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思维方式。禅的精髓之处,在于促进生活的美满和工作的和谐,直指人心,成就智慧。《中国智慧品读:禅悟与当下生活》将禅的核心思想与佛家经典故事相结合,并辅以一部分真实事例,全方位的展示了禅的智慧,并归纳了相关的人生哲理,以更贴近生活,更好地为当下生活中的读者指点迷津。
参禅悟道,是为了将生活寓以禅意,以禅悟改变生活。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禅能养心
当净其心——只有心灵对自己不离不弃
【经典重现】
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维摩诘所说经》
【禅悟释要】
如果想到达净土,就应该先让自己的心灵澄净,灭除烦恼妄想。当我们的心灵清澈之后,我们所见的处处皆是净土。
【谈古说今】
佛家强调“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意思就是说,要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我们的“贪嗔痴”,净化自己的心灵,在日常生活中过着清醒、不被物欲所障、不被成见所迷的生活。
佛陀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非常有钱的富商,他娶了四位妻子,大老婆是他从小青梅竹马、父母之命的原配,为人老实勤勉,每天都早起晚睡,操持家务,付出了很大的辛苦,但是富商却觉得她年龄太大,人老珠黄了,所以对她从不在意,很少去看她。
二老婆是他自己娶来的,她善解人意,每当富人有什么心事或困扰,他总是来找第二个老婆为他分忧解闷,互相安慰,只要和她在一块儿就觉得很满足,所以两个人感情很好。
三老婆是他费尽心机,巧取豪夺,霸占来的,富翁对她疼爱有加,每天都去关心她,常常在她身边甜言蜜语,还造了非常漂亮的房子给她住,但是她对富翁却不冷不热,随时都想着要离去。
四老婆年轻娇媚,富翁的心,全部都放在她的身上,每天围着她防冷怕热,嘘寒问暖,家里的珍馐玉食、财物宝器,全是为她准备的,她想吃什么、喜欢什么衣服。富人都买给她,她看起来和富翁甜蜜温柔,每天缠绵有加。
终于有一天,富翁要出远门做生意,考虑到离家辛苦,他决定带一个老婆一起走。他最想带的当然是小老婆了,于是先去找她商量。谁知小老婆连连摆手,说,我这么冰肌雪肤的,怎么能跟着你出去风餐露宿呢?我不会跟你走的。
富翁又气又恨,一怒之下,又去找三老婆,三老婆也断然拒绝说,我本来就是你抢来的,怎么可能跟你去吃苦呢?你自己去吧。
富翁无奈之下,又去找二老婆,二老婆也说,我和夫君感情虽好,怎奈风刀霜剑,我不能跟着你走这样的远路啊,但我会送你到村口的。
富翁这时候感叹世态炎凉,自己待之如心肝的妻妾最后都不愿跟着自己走,只好尝试着去问默默无闻的大老婆,说你愿不愿跟着我出远门?大老婆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从小就嫁在一起,你要出远门,我当然跟着你走,照顾你,陪伴你,怎么会让你一个人上路呢?
其实,富翁的四个妻子各自象征着不同的寓意。
四老婆是我们的肉体,我们最疼爱自己的肉欲,最珍惜自己的肉体,每天围着她转,想方设法赚钱谋生,滋养她、照顾她,满足她的一切欲望。
三老婆是我们的金钱财产,我们用尽各种各样巧取豪夺,正当不正当的手段,来得到她、占有她。
二老婆是我们的亲友家眷,和我们关系最好,平时欢歌笑语都在一起。
大老婆呢,就是我们这颗心,平时默默无闻,深深的掩藏自己,我们不会觉察她的苦、觉察她的痛,我们当她是不存在的,我们造作一切恶业都当她是不在乎的。
当我们要出远门或是临终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肉体是最靠不住的,滋养的再好,在人死去的时候,也会离你而去;金钱房宅是靠不住的,她们是你夺来的,还会一样被夺走,即使再富有,到死的时候也一分一毫都带不走;六亲家眷靠不住,彼此关心是顺乎天理,合乎民心的。她们会送你、纪念你,但是她们不会陪着你走完孤独的人生之路,等到百年之后就谁也不记得谁了;只有这颗心,它和我们形影相随,生死不离。关系最为密切,我们平时不会想到她,不会照顾她,只顾着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略了它,但是却只有它会永远的陪伴着我们,陪我们走这人生之路,我们的喜怒哀乐、无论是夜晚的辗转反侧,还是雨中的踯躅漫步,当世界都静下来的时候,我们会知道,这颗心在陪着我们。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忙着结交朋友,忙着赚钱,忙着打扮自己……但却独独忘记关照我们的心灵。
当我们感到拥有了一切的时候,生命也很快就要走到尽头了,朋友、财富、美貌等在自己离去的时候都带不走,而唯一能够长久陪伴自己的只有我们的心灵,但是因为自己长期的忽视,可能我们的心灵早已疲倦。
【当下启示】
现在的人,都说容易迷失自我,容易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因为现代社会的转速太快,自己的心灵都被各种欲望淹没了。人生在世,所有的事物都会远离自己而去,唯一不变的只有自己的心灵。不论自己年轻还是年老,得意还是失意,活着还是死亡,它都不离不弃。所以,人生在世,应该善待自己的心。夜深人静的时候,不妨自己与自己的心对话,关爱自己,从心灵开始。只有性净心明,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才能活得幸福。
心体无滞——用心去体会生活的滋味
【经典重现】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坛经》
【禅悟释要】
善知识,心量博大,就能够包容一切事物和现象。心能够清楚地认识一切事物和现象,如果运用本心来观察,便能理解一切。一切事物和现象就等于单一的本心,单一的本心也就等于一切事物和现象。心的本质就是自由自在,任来任往的,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碍它,这就是般若智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