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禅书推荐】林谷芳,孙小宁著《观照》

源自:苏宁易购 作者:林谷芳


编辑推荐:
 
    时下中国,最焦虑的议题,最焦灼的话题。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禅者,一叩一应间。怎样破除一端的执著给生命提醒?讨论式社会,如何不死于句下,不困于概念。乔布斯,仓央嘉措,苏曼殊,李叔同,胡兰成,废除死刑,作为公案,该如何参详?如何观照?

内容简介:
 
    “观照,是返观自照,它使万事不离平常心,使繁华不碍转身,使祖师语皆如家常饭。有观照,你才真能会通世出世间,道器得兼;有观照,你的知识学问才真是药,也才真能役物而不役于物;到此,你才真能荷担世间事。”

    专心做事如何与个人心性的修养相协调?讨论式社会如何不把概念推到极致,死于句下?如何看待乔布斯给当下世界带来的变化?在什么样的语境下谈论废除死刑才有意义?仓央嘉措的诗歌该做圣歌解,还是情诗解?

    一位是华人世界深具影响的禅者、音乐家、文化评论人,一位是具知识分子敏感、深思、视野开阔特点的记者,林谷芳与孙小宁二人在《十年去来》、《如实生活如是禅》之后,第三度以对谈的形式,就时下内地知识群体与精英人群最焦虑的议题与最焦灼的话题进行叩问与开解。

    面对问者的困惑与纠结,答者一一以“观照”拈提之,提醒应该摆脱语言尤其是概念的抽象,回到具体的人与具体的情景,尤其是破除知识带来的优越感与傲慢心,才有可能回到生命的安顿。

书摘:

    孙:我现在认为,乔布斯之所以成为这个时代最瞩目的符号,一是因为他创立的苹果帝国,另外还因为在他的行为理念之间,有许多矛盾的地方。比如他强调创新,但却要强烈地控制苹果在一个高度封闭的体系之内。因为他不相信,别人可以如他那样把产品做到极致。他禅修,但也吸迷幻药。在重回苹果之后,他开始宣称只拿企业象征性的一美元,表示他不为钱工作。不久他又要求董事会分他比他们预想还要多的股权。乔布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悖论的一部分。

    林:世上的英雄豪杰都有想两者得兼的心态,而他们的确也较常人更有两者得兼的能力,但问题是,这得兼的欲求,既唯我独尊,在生命就只会加深执著,而你的欲求扩展也会与别人的欲求扩展打架。

乔布斯为什么不是禅者?

    孙:前面一直在问艺人为什么不是道人。但乔布斯与他们还有不同。他们做不做道人,并不一定自知或自觉往此路上追求。但看乔布斯资料,包括以前看李小龙资料,都觉得他们不仅和禅、道很近,而且真的像是在实践。首先我们在成就乔布斯的书单里,可以看出,几部都是跟禅、灵修有关,比如Zen Mind,Beginner’s Mind中文名:《 禅者的初心 》,《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一本藏传佛教和修行相关的书)、《 一位瑜伽士的自传》(有关于尤迦南达,据说在乔布斯的iPad2中,这是唯一一部电子书。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在印度的时候又看了一次,此后每年都要重新读一次。)Be Here Now(灵修,哲学类书,乔布斯认为精神和启蒙书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一本,“它改变了我和我的很多朋友。”)

    而读李小龙的语录:“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于简捷,以不变应万变。掌握截拳道并不意味着增加更多东西,而是砍掉非本质的东西。”又如:“截拳道并非伤残之法,而是一条朝向生命真谛的坦荡大道,我们只有在了解自己时方足以看透旁人,而截拳道是在了解自己之道上迈进。”

    这些已经是直接在悟道。以乔布斯的才智与超人领悟力,以李小龙对武学的钻研与精进,以及似乎不亚于慧可断臂求道的意志与决心,有一点仍让人迷惑,为什么乔布斯不是禅者,李小龙也没有达到宫本武藏晚年的境界。宫本武藏晚年的神武不杀,确实是悟道后才有的风光。

    林:关键在:李小龙求道,乔布斯向禅,乃至于我们生活中许多学者谈禅,他们都是原有一个立场,从禅引一些智能,或者一些基点来挹注他们原有或自己醉心的东西。也就是他们已经有一个先有的、专业的领域在,离不开它,又想要深入,或找个支撑,因此接触到禅或者道。这样做,当然可能使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深化,但严肃说一句:只在此,生命的全然解套就不可能。

    孙:那么,在这里,真正的禅者与您说的找个支撑点的人,最大不同在什么地方呢?

    林: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如果李小龙能回到禅的原点,他就不会那么折磨自己的身体,因为那是违反于道的。他的专心或许近于道,但把身体像机械一般锤炼,就离乎道。

    所以还是那句话,专心一志,不代表就是禅。禅是无执,因为无执,会出现一个无心应物的境界。如果你今天还对某个东西放不下——当然,放不下也有层次的不同,一种是你尽管醉心这个东西,但你晓得这个东西带给你生命的局限,这多少有所观照。但没有觉知的放不下,就离禅更远了。

    正因如此,禅讲减法,讲彻底的放下,就要你能放下你的专业,放下所有专业里认知的一切。李小龙在他的武术里可能已经放下了他原来搏击时某些对敌的想法,但他没有放下武术这件事啊。你只有放下这个,成为一个全然、无以界定的人,再回头看你所从事的事情,就会不一样。你看禅里,有多少公案是在破圣的,圣都要破了,何况世间的成就,《金刚经》一句话:“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孙: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出离心。每个人都有自己格外看重的事,宗萨蒋钦仁波切也曾这样提醒说:你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最需要出离的对象。但是,它往往是你最不希望出离和最难出离的东西。这个,谁都知道,但也知道,放下这个最难。

    林:我的生命多少也在体践这样的一个出离。我如果不舍,在中乐界论事可以叱咤,论理,也能专心一意建构完整而能影响人的音乐理论。

    孙:是啊。当年您的《谛观有情》那套音乐美学著作在大陆出版,可是感动了很多人的。不少人跟我说,自己开始真正认识并热爱民乐,还是从这套书开始。结果您后来就离开民乐界了。再后来也不做文化评论了。您的书很好,但在大陆卖得并不好,别人问我这是为什么。我说,他不是某一个类群中的人。属于一个类群,自有这群人为他助阵。我们通常能在腰封上看到一串与之相关的人的名字。但林老师的书不会。甚至他的禅书,不要说上面有星云或者圣严来推荐,即便就南怀瑾来推荐,你也会觉得挺怪的。

    林:宫本武藏虽然以剑客著名,但你可以看到,他晚年已经脱开了剑道的局限。反而,他这时写《 五轮书 》才到位。

前言、序、后记

序 观照

林谷芳


    因执著而烦恼,是众生的常态,执著能放,放至无可再放,现前的就是那“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的世界。在禅,要能真空才能妙有,但众生执著既俱生而来,禅乃“只破不立”。

    谈破,正所谓“凡情易遣,圣境难除”,世间以为低劣的要破容易,以为殊胜的要舍就难,但何谓凡、何谓圣,低劣与殊胜的实义何在?禅在此常提醒我们“药毒同性”。原来,万物的好坏只具现在特定的情境中。殊胜的道德固可礼教杀人,傲人的学问更常让知识分子自陷牢笼。也因此,谈生命的安顿,知识分子还常不及黎民。

    不能自我安顿的生命却夸夸其言于天下大事,虽说言不必因人而废,但其间的吊诡、异化确值得我们反思。

    反思,因此就有了此书的提问,而相较于前一本为人叩问的《 归零 》( 大陆书名《如实生活如是禅》),这书所问更就是问者因现前环境所触发的疑惑,映现的多是知识与生命的矛盾。不过,问题虽多,在禅,答处却只一句:观照而已。

    观照,是返观自照,它使万事不离平常心,使繁华不碍转身,使祖师语皆如家常饭。有观照,你才真能会通世出世间,道器得兼;有观照,你的知识学问才真是药,才真能役物而不役于物;到此,你也才真能荷担世间事。

    从来, 生命事, 是不离现前脚下的, 这观照, 愿有心者因此书而能更体之。

标签:   林谷芳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