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经典禅书】延参法师教你《守住这颗心》

源自:京东商城 作者:延参法师

 
编辑推荐:
 
    “心态决定命运”,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心态,能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命运、更高的生命质量。但经过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五子登科”的拼搏之后,自己的心怎么变得疲惫难耐?浮躁不安?甚至阴暗不堪?
 
    “史上最萌”的延参法师用最平淡的禅意开悟——“守住这颗心”
 
    《守住这颗心》,即是守住一颗平静的内心,寻觅生命的真正意义。
 
    《守住这颗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颗疲惫心需要滋养、需要安抚、需要升华。
 
    《守住这颗心》,凝结延参法师的禅修思想,深奥的道理用平易的语言娓娓道来,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安抚,为疲惫的心加持前进的能量。
 
内容提要:
 
    任何生命都要经历磨难与平凡,法师认为,面对烦恼,只要保持一颗淡定与忍耐的心,生命就不孤单。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不执著,学会舍得放下,学会适当的忘记,守住内心的那份难得的平静,生活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要破除“我”,就要去掉我们内心的自私、贪婪、愤怒、傲慢、嫉妒、狭隘等,这样不仅能宽恕别人,更能宽恕自己。拥有广阔的胸怀,笑看人生,云淡风轻。守住我们内心的纯净与安宁,才能淡然看世间,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自度度人,自觉觉他,归于安然,快乐自在。
 
    心中无曲折,坦然也洒脱。
 
    由内心长出的绿竹,能够超越青天,超越尘世间的一切羁绊。
 
    学会豁达,学会包容,世间所见万物,皆是空相,不要执著于某人或某事。
 
    我就是我,一棵平凡的小草,对生命尊重,对生活忠诚,平平坦坦开开心心走一生,挺好。
 
作者介绍:
 
    字明超,号糊涂山人。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沧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天台宗第四十六代传人,禅宗临济正宗传人。为推动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著有《宽怀人生》、《微语人生》、《细语人生》、《从容人生》等。
 
    延参法师佛学造诣深厚,禅风俊朗,精通禅理。其文学造诣精湛脱俗,他的诗词文章中,将修证悟入的禅理以澄清的笔致吟咏,余味无穷。
 
文摘:
 
忍耐:任何生命都要经历磨难与平凡
 
从容来去,坦然今生,走向远方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归来仿佛三更”,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时刻,身在黄州的苏东坡还在暗夜中摸索。家童鼻息如雷鸣,敲门无人应答。既然无人应答,干脆借着月色细听江声,拄着竹杖,迎着江风,潮水拍岸有声。江水呜咽有声,听者思潮起伏。
 
    在这种难得的体验中,苏东坡发出了“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感慨。想自己半生以来为名利奔走,半生高高低低,沉沉浮浮,到如今却不过还是在为了衣食而奔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仅自己的人生难以把握,控制自己的身心也是谈何容易。烦恼重重,借酒浇愁,无休无止,此心难歇。一晚上的狂欢后,这种心情不但不离,自己反而更加沉湎其间,越想越不肯离。虽然遇赦归来,却在逆旅中耗尽心血,求超脱而不能,此身哪里为我所有啊!
 
    问世间,多少聪明人到头来一场白忙,多少故事到最后一片虚空。此时夜深了,风静了,波平了。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从此天地为伴,任意东西,将自己的生命融化在山水之中。“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据说苏东坡写完此词后,很快外面就传闻他泛舟离开了。苏东坡一生天性不羁,行事洒脱,怎奈小舟不堪风浪,四处漂泊,无奈又苍凉。
 
    想必每个人的身上,都应该有苏东坡的影子。有心超脱,却烦恼不堪,半日清醒,半日纠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想必每个人都曾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有 意或者无意地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关于生命中的苦难与幸福、无奈与喜悦;关于对过去的沉沦、对未来的迷茫;关于对时间流逝的无力、对自己的迷失;关于得到与 失去、幸福与伤痛;关于人性中的真诚与善良、自私与虚伪;关于此生的安身与立命、功名与成就;关于精神与境界、温暖与自由。
 
    一念一世界,一梦一轮回。生活是一种感知,人活着是一种心情。
 
    无论是谁,这一生总是要经历苦难的,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的,生活总是充满希望,同时充满遗憾。一个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今后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吹雨打,风霜刀剑。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动弹不得,热不能耐。待到一朝分娩,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更要经过一番苦痛方能出世,来到人间的第一件事便是放声啼哭。俗语说:“落地哭三声,好丑命生成”。这哭声也就揭开了一生苦乐荣辱的序幕。
 
    一朝老去,几番叹息。
 
    唐人诗云:“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老,是任何人无法避免的。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 十如此,未免早衰。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 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 苦。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年华老去是人生必经之路,等到人老以后,所有健康条件尽失,耳 聋眼蒙,发白面皱,齿脱背曲,行路龙钟。无论将相王侯,都逃不过这一关。
 
    千百年来,人们在这个“老”的话题上可是下足了功夫。当头上的青丝转为第一根白发时的那一声叹息,尤其是红颜老去,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那一种苍 凉,女性应该比男士体会得更深刻。当脸上开始有了鱼尾纹,当步履不再矫健,你会察觉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苍老已经不可避免地来临了。如今,人们费尽心 思千方百计想留住青春,于是市面上热销肉毒杆菌、胎盘素、脉冲光这些千奇百怪的美容品,只要看看那动辄几百元的名牌化妆品柜前的热闹景象,就知道衰老这个 词有多么可怕,有多少人害怕衰老的来临。

标签:   延参法师  禅书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