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精彩文摘】《禅无境界》怡僧法师

源自:佛教在线 作者:怡僧法师

 
内容简介:
 
    作者学佛三十载,在浩如烟海的教理中、不同宗派的思想里苦苦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直到领悟六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思想,方放下烦恼,面对平常人生。怡僧法师用自己数十年的学佛体验,告诉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只要守住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烦恼就不会出现。正如六祖所言:“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作者简介:
 
    怡僧法师,法号超品。十六岁出家于五台山。后依止北京广济寺正果法师为侍者,1987年毕业于苏州灵岩山佛学院,1988年在普陀山佛学院任监学。后参住西安卧龙寺禅堂、广东丹霞山禅堂。现为北京市普渡寺住持。
 
精彩文摘:
 
    《坛经》是唯一一部中国祖师所讲的、被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它的文字平易朴实,义理深刻究竟,包涵了种种教诲和修行实践。它超越了宗教和哲学范围,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去感悟、去离相、去见性成佛。
 
    我十六岁出家,迄今已有三十余年。期间,我曾在浩如烟海的教理中、在不同宗派的思想里备感茫然,不知怎样才能解脱烦恼。虽身在佛门,精勤修行,可还是跟大多数人一样,向外逐境,误以为佛在身外。虽然秉持着依靠外力的信仰,内心深处总是怅然若失,莫名不安。在苦苦研习、思索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禅宗顿悟思想,才不再烦恼。此时才豁然明白,原来,佛陀的思想是有其血脉传承的。
 
    这个思想代代相传,从释迦牟尼佛传至迦叶、阿难,直到二十八祖达摩祖师(中国初祖)。南朝梁武帝时期,佛陀的思想由达摩祖师带到中国,一直传到中国的六祖惠能大师。《六祖坛经》就是惠能大师得法及开示四众弟子的记录。
 
    翻开《坛经》,读到六祖朴素、智慧的话语,总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正如六祖所言:“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顿悟的真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领会了六祖的思想,才知道佛法是如此真实、如此亲切。
 
    《六祖坛经》一开始,惠能大师就告诉大家:“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的自性本来是清净的,只要守住我们本来清净的自性,烦恼就不会出现。就因为起了我执、妄想,才轮回在无尽的烦恼中不得出离。若不自己解脱,谁能为你解脱内心的烦恼呢?不自净其心,谁又能使你的心清净呢?六祖指出:“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放下你的妄执,你就是“佛”。这就是顿悟法,就是佛的宗旨。
 
    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此教人“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的智慧思想,怎不让人心里踏实、豁亮呢?
 
    在《忏悔品》中,六祖明示:“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六祖的教导与世人所尊崇的神教思想完全不同。通常,人们认为的解脱是建立在文字和仪轨方面的练习上的,而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的正法是“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是说解脱不在环境、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内心,就在你平常的起心动念处,自性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总有很多的疑惑和不解,比如:怎么修行?修行的关键前提是什么?要成佛,是依靠自力还是他力?极乐世界远不远?什么是众生?什么是佛?梁武帝究竟有没有功德?什么是禅?怎么坐禅?怎么消业障?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坛经》中都能找到明晰的解释和答案。
 
    三年前,我在北京普渡寺开设禅修班,讲解《六祖坛经》。听众中多有慧解的居士,均对《坛经》赞叹不已。因此,大家共同发心,将讲记整理成文,以供善知识参考。
 
    当然,一切经典也只是指月之手,最终还需要大家去心悟和自证。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标签:   境界  六祖坛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