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初学入门:宽怀——不计较的人生智慧

源自:佛教图书馆 作者:印心居士

 
    在当今社会,人们遭遇生命困境、面对心灵牢笼时,往往习惯于选用西方的精神舶来品来化解,却生生忘记了它自有一种中国式的解决方式——禅。在中国人面对人生藩篱束缚时,禅依然能够引领我们去发现从容淡定的生命境界,为自己的生命找寻到真正的解脱。《宽怀:不计较的人生智慧》正是对治中国人心病的一剂良药。
 
    作者十年磨一剑,静观默照,身体力行,撰成《宽怀:不计较的人生智慧》,旨在对素心的追寻与回归。书中既有启人心智的修心之道,亦有格高味永的佛寺禅踪,更有飘逸出尘的禅僧高格,袈裟风流,银碗盛雪。作者文笔如汩汩清泉,在清新淡雅、空灵曼妙的叙说中,传达出一份禅意的氤氲,透露出对本心的渴盼与呼唤,对尘心的忧虑与针砭。阅读此书,使人恍若置身禅天禅地,如闻梵音法鼓,心归于寂,意归于淡,表里澄澈,在法喜充满之余,对溷迹红尘的生存状态多了一份忏意与反省,对超凡脱俗的佛禅妙境多了一份艳羡与追寻。
 
编辑推荐:
 
    堪比延参法师的佛心禅语!
 
    媲美林清玄的禅意美文!
 
    众名家推荐的清澈文字!
 
    一位佛教居士的正念,凝聚半世感悟心语,印证几度机缘因果。
 
    白云流水即禅心,修持内心的澄澈与清明,享受内心安稳的欢喜。
 
作者简介:
 
    印心居士,原名姚展雄,笔名含展。作家、评论家、传媒人、禅和子。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理事,陕西省职工作协理事。他的禅意散文有着台湾禅者林清玄、林谷芳之风,清新隽永,空灵曼妙,蕴涵着深深的禅意和无尽的哲思。其散文作品被中外报刊转载,入编多部书籍,入选香港《高中语文》课本,曾获“世界华文创作成就奖”等多种奖项。
 
精彩书评:
 
    本书体现了作者对素心的追寻和回归,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看作是沉迷物欲的现代人对生存处境的深刻反思与自省。其中既有启人心智的修心之道,亦有格高味永的佛寺禅踪,更有飘逸出尘的禅僧高格,袈裟风流,银碗盛雪。——吴言生(《中国禅学》主编、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
 
    作者十年之前,因缘际会,开始习禅;从此,文风一变,不再拘泥于所谓的文学创作,转而往道艺交参的文字修行潜心精进。不知者,或惋惜他悖离了数十年来的文学主流;知情者,却庆幸他回归了睽违已久的文章传统。这本书,令人眼亮气清、可喜可贺!——薛仁明(台湾学者)
 
    禅是我们生活在世间里的一壶茶,一轮明月,一朵旷野的孤云。作者的文字则是这茶中的山水、明月下的菩提树、孤云下的炊烟,它是不区分此世与彼世的圆融。——周语(散文家、身心灵专栏作家)
 
    作者践行“默默者存”之道,深谙“功不唐捐”箴言。自观自在,守本真心。一部文集凝聚半世感悟心语,印证几度机缘因果。风清云淡,人在途中,天涯咫尺,素位而行。——应一平(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教授)
 
精彩书摘:
 
“知止”甚于“知足”
 
    1919年,弘一法师给好友夏丏尊写了一幅字:“知止”。题款是:“己未八月,书贻丏尊居士。大慈定慧弘一释演音。”
 
    彼时,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一年零一个月了。
 
    “知止”虽寥寥二字,却蕴涵着无限的深意与禅机。
 
    禅门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老和尚,身边聚拢着一帮弟子。
 
    有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无功而返,弟子们个个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父坦然相对。
 
    师父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父说:
 
    “弟子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苹果摘来了。”
 
    老和尚责问道:“出家之人怎能妄取无本之果?”
 
    小和尚答道:
 
    “师命有所不从,皆因尘缘不际,造化弄人,我得无本之果,使之皈依佛门净地,不为俗世玷污。虽初衷未果,然弃不期之期,得天意而顺其自然。”
 
    老和尚畅然。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父的衣钵传人。
 
    在事业和人生的转折点,一个人一定要懂得“知止”的含义。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不失为一种智慧。
 
    纵观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伟人英雄,他们的英明伟大、名垂青史,就在于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顺势而为,同时,也懂得适可而止、功成身退。
 
    “一代商圣”范蠡离楚投越,辅佐越国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被尊为上将军。范蠡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变官服为一袭白衣,携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范蠡浮海辞去,到了齐国,隐姓埋名,自号“鸱夷子皮”(即牛皮囊的意思),借此以志不忘伍子胥被吴王夫差逼迫自杀、尸体被装进鸱夷(牛皮囊)中投入长江之事。在齐国海边的一块荒地,范蠡苦身尽力,开荒恳地,治产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达到“巨万”,却仗义疏财,三次散尽千金,天下尊称“陶朱公”。范蠡深知越国勾践为人,他从齐国写信给另一功臣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在接到信后便称病不上朝,但最终仍未逃脱赐死的命运。而范蠡因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名满天下。
 
    陕西汉中张良庙,有两块石碑。其一刻“送秦一椎”、“辞汉万户”八个大字;另一刻“知止”二字。两块碑合起来,亦可看成一副对联。张良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天下初定,他便托病退隐,“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在汉初“三杰”中,韩信被杀,萧何被囚,张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攻破天京、平定太平军后,威震天下,当时部下劝他发动兵变,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谁知,他怒不可遏,严词拒绝,并挥笔写下“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只自知”一联,以表心迹。后解散湘军,自削兵权,斩杀羽翼,以释清廷之疑,终于保全了晚节,也换得了曾家子孙后代的平安。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可谓政客中最懂得“知止”之人。他在两届任届期满后,毅然谢绝人们要求他连任的请求,回到自己的农场,给美国人留下了一个好的制度传统。
 
    在商界,也不乏懂得“知止”之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富可敌国时,向世界宣布他将从2008年 1月1日起,不再打理公司日常业务,转而投入他和夫人共同创建的比尔?盖茨夫妇基金会,从事慈善事业。
 
    “华人首富”李嘉诚曾把写有“知止”两字的条幅悬挂在办公室中,用以警策自己。事实上,他的成功秘诀正在“知止”二字。李嘉诚是一个“知己之可行”的勇者,即他明确自己每一次行动的目的和可靠性;同时,他还是一个“止己之不能行”的智者,即他克制住自己带有危险性和毁坏声誉的每一种行为。在李嘉诚看来,世上之事,皆有物极必反之理,过度的行为只能导致失败的结局。所以真正的大商人应当明白“知止”之重要性,万不可在鼎盛之时跌入低谷。商人之财,多败在不知止上,总想以贪婪之心占尽天下之利,大有满盘皆收、赢家通吃的冲动,这是可悲的,历史上的吕不韦、胡雪岩、和珅就是明证。晚年的李嘉诚,虔心向佛,慈悲喜舍,将个人三分之一的财产捐出,成立基金会,致力于慈善事业。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知止”是由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
 
    工夫下到细微处,一念起,知止,不被带走;一念失,知止,如如不动。
 

标签: 智慧  人生  宽怀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