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经典推荐 >

禅宗公案

源自:宝华寺 作者:铃木大拙

 
  如此,禅师们自然没有定型的方法用来教训弟子,而后者也没有固定的过程需得通过。惮师只要愿意随时随地就可提出教训,而弟子有了问题就可去请教师父,在寺院中,每个人都各有他的工作.盖房子、挖地、耕田、炊事、日课,以及种种其他事情,都得和尚们亲身去做。如果他们不觉得有特别的需要,而满足于和尚的日常生活,他们就留在那里,静静地遵守着和尚日常生活中的规律即可。学禅与否,似乎完全是要他们自发去做的。
 
  临济的一个故事,很可以说明盛行于当时及后来中国禅堂中的生活情况。
 
  临济在黄檗希运(殁于856年)门下做和尚,行业纯一,当时的首座和尚认出了他的天才。有一天,首座问他来多久了,临济说三年。首座说:“你有没有去向师父参问过?”临济说:“没有,因为我不知道该问什么。”首座告诉他说:“你可以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临济就去见黄檗,把这个问题照说一遍,可是他话还未谈完,黄檗举棒便打。
 
  临济退回来,首座问情况如何。临济说:“我话还没说完就挨了一顿打,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首座说:“再去问。”结果得到的回答和上次一样。首座又促他第三次去问,结果一点也没有好转。
 
  他终于对首座说:“我听你仁慈的劝告,三度发问,却三度被打,自恨愚蠢,不能领会此中的含义。我打算离开这里到别处去了。”首座说:“如果你想离开,须得向和尚辞行。”
 
  然后首座立即去见黄檗,说:“问话的那个后生,很是个成器的料子。他来辞行的时候,方便接他。日后穿凿,会成一棵大树,给天下人荫凉。”
 
  当临济去向黄檗辞行时,黄檗告诉他只向高安滩头大愚那里去就行,因为大愚会给他教训的。
 
  临济就去见大愚。大愚问他从何处来,他说从黄檗处来,大愚问他黄檗告诉他些什么,他说:“我三次问他什么是佛法大意,三次挨打。不知我有过无过。”大愚说:“黄檗真慈悲得像老婆子了,你却还顽愚得问你有过无过。”
 
  这一提醒,临济突然大悟,叫道:“原来黄檗的佛法也不过如此!”大愚抓住他道:“你这个尿床小鬼!刚刚还说不知有过无过,现在却妄胆说黄檗的佛法也不过如此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快说,快说!”,临济不答,却在大愚肋下轻打了三拳。大愚推开他说:“你的师父是黄檗,与我什么相干。”
 
  临济告别大愚,又回到黄檗处,黄檗说:“这汉予来来去去,没个了期!”临济说:“只是因为你老婆心切。”
 
  行礼之后。临济站在黄檗一旁,黄檗问道这次他从何来。临济回答说:“昨天奉师父的慈命去见大愚,从他那里来。”询问之下,他把同大愚的事讲了一遍。
 
  黄檗说:“这汉子来了非得痛打一顿不可。”
 
  临济说:“不必等他来,现在就打。”说着就打了黄檗一掌。
 
  黄檗说:“你这疯癫汉好大胆子,敢来捋虎须!”
 
  临济便喝,黄檗说:“侍者,把这疯癫汉带回参堂去。”
 
  像这类的故事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因为和尚们经常往来于各寺院,而这类故事就变成了和尚们讨论的题材。后来,和尚们把这些故事称为“公案”,意思是“公开的文案”,或“法案”,是要禅僧们去做审查判断的。在宋朝,大约在五祖法演(殁于1104年)的时期,这些公案被禅师用来训练弟子,作为使他们达到开悟的一种方法。下面举几个例子:
 
  1.和尚问洞山良价(807—869):“如何是佛?”洞山答道:
 
  “麻三斤。”和尚问翠微:“什么是佛祖西来意?” (这等于说佛教的第一义是什么。)翠微说:“等旁边没有人的时候,我再告诉你。”他们走进一个园子,那和尚说:“这里没人,请你告诉我。”于是,翠微指着竹子说:“这根竹子这么长,那一根就短了不少。”临济有一次在法会上说:“你们的赤肉团里,有一个无位真人。他常常从你们的感官出入。那些还没有体验到这个的,注意看看。”一个和尚上前来问:“什么是无位真人?”临济从禅座上下来,抓住这个和尚道:“你说!你说厂和尚正犹豫不知说什么,临济放开他,道:“好一个干屎橛子,是什么无位真人!”就回到自己房中。
 
  如我们在这些公案中所看到的,禅师们要达到的目标,不是同一个至高的实体之秘密的沟通,也不是催眠似地被吸人某个绝对体之中,也不是梦见某种神圣的景象,也不是把自我遗忘于巨大的空虚之中,而所有各殊的事物消失殆尽,只留下无意识的空㈠。禅师们所致力的是使我们同生命实际接触,亲自感受它的脉动,如同眼睛接触到光明时,即刻认知它是光明。当一个人具有了这如实的内在感受——西方的哲学家们,会称之为直观知识或直接知识——禅师们就给他一个名字,称之为佛、菩萨、大善知识。
 

标签: 公案  禅宗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5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