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传世经典 >

林清玄禅意散文精选:不闻,是一种清净

源自:百度百科 作者:林清玄

 
    身为华语知名的散文大家,林清玄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既能把禅理写进生活,又能从生活中品出禅机。其文风清雅温馨,宛如春雨滋润万物,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或深或浅的哲理启迪着众生,感悟着世人。同时,林清玄还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着世间疾苦,创作多立足于“爱与美”“情与义”“善的循环”,寄希望能激发读者温柔、感动、浪漫、理想等正面的能量。
 
    这套禅意散文精选集(全四册),是林清玄四十余年创作之路的智慧结晶,除了亲自作序推荐,表明写作的中心思想外,还增加了部分未曾发表的新作与有缘的朋友分享,这在作者此前所有的选集中是绝无仅有的。
内容简介:
 
    对于别人的过错,不但嘴里不能说,甚至耳朵都不应该听到。捏造的谣言,不但不应当写,而且不应当听,因为它只会损害身心、助长浮风。如果听到了,便会在清净的心田中,种下一颗不清净的种子。
 
作者简介:
 
    林清玄:1953年生于台湾高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35岁出山,四处参学,所著“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带动了佛教文学的发展,掀起学佛热潮。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除富含佛理禅机的散文外,另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林清玄的多部作品还被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是享誉海内外华文世界的当代散文名家之一。
 
精彩书摘:
 
寻找失落的心
 
子子孙孙永宝用
 
    在故宫博物院看见了闻名的毛公鼎,是周朝的器物,原来是是用来盛饭的,也可以说是周朝的饭锅。
 
    “周朝就有这么美的饭锅!”这个想法使我站在毛公鼎前,不禁有庄敬的心情。
 
    这时,我看见了毛公鼎内的铭文,无非是一些教示子孙的言句,想到毛公不把对子孙的训勉刻在别的地方,却刻在饭锅底部,里面十分有深意。因为刻在书房,子孙不一定爱读书;刻在厅堂,子孙也不一定常进厅堂;刻在门柱,房子可能毁坏或改建,不如刻在饭锅吧!因为子孙人人都要吃饭,餐餐都要吃饭。而且,盛饭的铜鼎是永不会毁坏的。
 
    想到毛氏的子孙每一餐吃饭,只要把饭盛干净了,就会读到祖先留下来的教言,心中充满孺慕之情,那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呀!
 
    我站在鼎前读着毛公的教示,读到最后一句是“子子孙孙永宝用”,心中为之一懔,这毛公鼎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果然留到现在。
 
    使我动容的倒不是毛公鼎的历史,而且毛公在刻这一句话的心情,“子子孙孙永宝用”,这是古人追求美好极致的证明,即使是一只饭锅,也要做到完美能世代流传,那种心情是多么崇高可敬。故宫里面的东西都是由于这崇高的心情和追求美好创造的。
 
    放眼现代,有谁在做一件东西时,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雄心壮志呢?一件东西用个一年半载还未坏掉,就很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
 
    我每次在夜里走过台北市的垃圾堆,心里的感慨都很深,因为常常看到大型垃圾被丢弃,冰箱、电视、洗衣机、床、门板、沙发等,有很多还是半新的。在这个时代,制造的人没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心,使用的人也没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情,才会制造出这么多的垃圾吧!
 
    由于垃圾无止境的泛滥,我们的土地和海洋也快要不能子子孙孙永宝用了。
 
    放在橱窗的毛公鼎还像是新的,有纯铜的美丽光泽,它美了三千年,仿佛站在时间的河上面,看着现代人制造的垃圾在河面上沉浮,飘流而去。
 
    “子子孙孙永宝用”在毛公鼎上有深深的刻痕,那么浪漫悠远,对比着速食文化的变化无常,使我生起了一种淡淡的悲情。
 

标签: 禅意  林清玄  散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