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问禅著偈联善会大师
源自:51普洱网 作者:禅吧网整理
唐代夹山和尚善会大师,以他芳沁古今的“夹山境地”偈联,给昧昧众生以茅塞顿开的启迪,给中外茶禅文坛,留下了馨香永驻、品尝不尽的“茶禅一味”。
善会(805~881),俗姓廖,广东岘亭人。他于唐懿宗咸通八年(871)拄锡夹山,人称“夹山和尚”,聚徒二百余众,自成一个农禅天地,与赵州从谂一南一北,相峙而立。终归化夹山,有墓现存。我国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教授这样评价他:“佛学三藏十二部,唯识、真如、般若,夹山和尚什么都会,都清楚得很。”善会是个悟性极高而又超逸的尊者,他“有眼不窥天子乐”,寄情林泉,并于夹山首倡茶禅境味之说。
置身于好山好水好茶之中的佛门僧侣,得天独厚,于阵阵佛乐声中,歆享袅袅茶香,烫怀涤襟,普施甘霖……就在夹山寺静雅、清寂的禅堂里,唐善会大师吟出“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千古名偈。
日本当代著名禅学家秋月龙珉在其名著《禅海珍言》中,介绍“茶禅一味”的起源时,讲了这样一则禅门公案:夹山和尚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递给侍僧。侍僧正欲接碗,和尚陡问:“这一碗是什么?”侍僧一时语塞。的确,夹山和尚的这一问,问得天真,问得奇兀,问得禅机淋漓,谁都答得出,谁也说不清,引得历代禅者茶人,文士墨客,咀嚼寻味,冥思探求,作出了许许多多妙义无尽永远也答不完的答案。秋月龙珉对此评议说:“自古以来,皆言茶味与禅味是同一种兴味。利休居士曾经说过,茶室品茗是修行得道的最好方法,人人都可以从这里找到佛祖的胜迹。”善会在这里以禅宗贯用的隐曲、含蓄、喝问的手法,于设问中埋伏禅机,启迪僧众要懂得茶中有禅,禅在茶中,茶禅共一味。因此秋月论定,这则公案就是“茶禅一味”最早的发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