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艺之道 >

古人为何如此重视香道?

源自:网易佛学 作者:宗舜法师

 
中国用香的历史悠久,
春秋至汉魏时期是
香文化初发展阶段,
人类使用天然香历史久远,
在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对香料植物已有广泛应用。
但是由于地域所限,
我们黄河流域不太适合香植物生长,
种类不如后世繁多。
对于香木香草的方法
有熏烧,有佩戴,有煮汤,
泽兰就多用作煮兰汤,
还有熬膏,兰膏,还有入酒等方法。
《诗经》、《尚书》、《礼记》、《周礼》、
《左传》、《山海经》里都有记载。
 
对香木不仅使用
而且还有很多诗歌来记载,
比如在《离骚》里面就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后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
到了秦汉时代,
东南亚和南亚欧洲许多香料传到中国,
这个时候,
沉香,苏合香,鸡舌香在汉代
已经成了王公贵族的奢侈品。
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
熏香就已经在贵族里流行起来,
长沙的马王堆就出土了陶制的熏炉,
还有熏烧的香草。
原本在两广流行的熏香方法也传到东南亚,
在东南亚苏门答腊也发现过
西汉初元四年制的陶炉。
最著名的就是博山炉,
它是模仿神仙所居的仙山,
在西汉至魏晋的七百年间一直广为流行。
伴随香炉的广泛使用,
熏香的风气普遍,
向皇帝奏事的官员,
也要事先烧香薰衣,
甚至奏事的时候还要把
鸡舌香(丁香)含在口里,
免得口气熏到皇上。
 
无香不成礼,
香在古代社会可谓美好而尊贵,
人们对它的爱中有着敬且惜的意味,
跟玉有一比。
 
玉器在古代被视为国家神器,
具有纯洁美好而高贵的形质;
儒家更是重视玉的精神,
认为君子如玉、美德如玉。
因此,
古代社会精英们对玉的情感非同一般。
“怜香惜玉”成为生动传神的美好情感表达。
遗憾的是,
香和玉越往后越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内涵。
 
今天香道复兴,
但慢慢地不再是从香道的本质:
恭敬、供佛培福报乃至除秽这个角度,
而是变成一个斗富、烧钱的行为。
这其实已经把香、焚香引入了误区。
古人乃至佛教重视焚香,
其实是与香之品德有重大关系。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他的《香十德》
里面是这样描述香的品德,
他说香有这样的十种德性:
第一,感格鬼神。
第二,清净身心。
第三,能除污秽。
第四,能觉睡眠。
第五,静中成友。
第六,尘里偷闲。
第七,多而不厌。
第八,寡而为足。
第九,久藏不朽。
第十,常用无障。
 
这十个方面是香事最核心部分,
跟多少钱没有关系,
具足这十种品德就是好香,
如果不是再好的东西都不会好的。
还有非福业所得,
什么掠夺别人抢别人,
借势力逼迫人家送你得来的,
这些非福业正业所得均属坏的,
再好的好香如是这种来源都不能用,
要讲来源是不是正命正业所得。
这十德是我们在焚香时应当体会的,
它其实跟修行人乃至佛法要义是相通的。
 

标签: 佛教  古人  香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