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机 > 健康禅钥 >

汉唐时期儒家养生思想的发展

源自:气功协会 作者:网络

 
    两汉时期各种不同的思潮、学说、流派,在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表现出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新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儒家思想日益融合其他学派,并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儒家养生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发展较大。
 
    1、董仲舒提出了天人理论,董仲舒作为两汉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了天人理论,他以阴阳五行(天)与王道政治(人)互相一致而彼此影响的“天人感应”学说作为理论轴心,一切围绕着它而展开。董仲舒的养生之道是用阴阳五行的哲学图示进行构筑的,《春秋繁露》中的“循天之道”和“身之养重于义”,可算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西汉时期最富天人合一精神实质的儒家养生专题文章。
 
    2、王符提出的气与养生的观点,为构筑儒家养生思想提供了新的理论。东汉时期王符认为气与人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关系。他认为,“生死寿夭之命”,源于人体所禀气的厚薄、强弱。他说:“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寿命延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寿命短。”又说:“人之禀气,或充实而坚强,或虚劣而软弱。充实坚强,其年寿;虚劣软弱,失弃其身。”他的说法中关于气与人体健康的观点,为构筑儒家养生观提供了新的思路。
 
    3、嵇康提出了养生必须形神并养的主张。“竹林七贤”中的嵇康提出了建立在形神相即的基础上的养生论。他主张养生必须形神并养,“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试图以超越性的精神境界来改造、重建社会理性。

标签: 儒家  养生  汉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