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禅定对身心灵健康之贡献
源自:禅吧网整理 作者:张玄祥
禅修后就会得到禅定,那何谓禅定?禅者是心的动相如上述,定者是因觉知心觉知一切因缘后能如如不动,不入烦恼法中,不执一切境者是为定,两者具足合称为禅定。有禅之觉知境界,但无定境者是心会发生散乱;有禅有定者,是心能觉而如如不动---面境能定者是谓完美的禅定。
世间禅定之二禅以后修证较难,应有充分的打坐基础始得。若禅修者以正确的「风大」调理方法,能让稀微的空气于丹田(火炉)中转成无量的真气(内磁能),则大部份经脉有内气的循行现象,若内气阻隔脑神经传导感觉作用,此时人之感觉心便对身体失去觉知,似入无身体之状态中,其实身并无不存在的道理,此是禅修者所言入二禅境界。二禅又称喜俱禅,心常能生起毫无来由的喜心,故称喜俱禅。二禅境界行者大多能见自性光明,或者能见发自宇宙间的光明等相光,若您禅修中能见各种光明相,大约已有二禅的境界了。
之后,修行者当色身充满内真气后,即能入三禅,三禅境又称乐俱禅,因气充满身,身乐偏盛故称乐俱禅。人身约有六、七兆个细胞全数充满真气(内磁能),因内气布满全身细胞,会让身体产生最大的快乐感觉,此是入三禅天的境地。得三禅行者身有气得乐感,同时此气又能护身,故遭跌打不会发生损伤,有如金钟罩气功罩身一般。此等行者所得身乐是世间禅之最,但此乐比不上佛禅心灵谧静之乐,佛禅所得心灵之乐,称为涅盘寂灭之乐,这才是真正心的安乐,非世间禅所得身乐可比也。
再进而言之,若三禅真气充满行者,能再得息止气断(舌头塞住喉咙),住「一境性」中,此人即能入色界世间禅的最高境界。若依一般医学的生理概念来说,少氧或没氧进入人体身中怎能健康或存活下来,显然禅定中的行者依内在真气磁能在进行微弱的细胞代谢(氧化、还原)作用,故一入定可数月、数年或千万亿年之久。
何谓「一境性」?自性本空如,面对有境如住无境样,即是面临诸境能如如不动,是为住「一境性」中。也因觉知心能知过去、现在、未来事,但因行者能舍念清净,故能无碍住甚深禅定中。此行者也可说能以「空无」的体,面对诸缘感召之有境时,而能如如不动,是谓色界世间禅最高境界。
四禅行者欲学一切神通变化随心可得,但行者虽得此禅定及五神通境(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因依禅定而住,禅定心不是永恒,此禅定力会退失,当禅定力衰竭时,即是再轮回的时候了。故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在修禅定中,要加上般若智慧,用它来观破世间一切因缘假合相,世间相都是因缘假合而成的,能不迷其假合相,心就不会执取其境,即能得心灵的自在解脱,在诸因缘感召中能得解脱,即能不生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当然就能脱离三界,永不来受生,此才叫做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