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六字养生法
源自:中国道家养生网 作者:网络
六字养生法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历史久远,流传广泛,是一种将呼吸吐纳结合起来的养生方法。通过呼吸导引能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充分诱发和调动人体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历代文献对道家的六字养生法有不少的论述。例如,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洮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湟越饧,”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顺序,配合四时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自唐代以后,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宋代邹朴庵的论述最为详细,他不但对呼吸和发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自明代以后,六字养生法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从六字养生法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功法。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体的身心锻炼技能。从医家的角度看,六字养生法的功理与中医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六个字的发音直接针对脏腑,也与四季保健相关,治病养生的医学色彩浓厚,非常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