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机 > 健康禅钥 >

如何让身体向25岁的状态回归?

源自:健颐舒院 作者:陈一弘

 
    人生第二个阶段是从0岁到25岁的生长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因为肺本身在成长,所以不需要养,他的状态会越来越好。3岁的小孩可以跑100米,他到了15岁也许就能跑5千米。25岁时人体脏腑、体能等各项体征的状态是最好的,这一年龄段的人虽然也会患有疾病,但绝大部分人身体器官不会老化衰退(特殊疾病的情况除外)。即使因为一些疾病而产生某些问题,但大多数孩子青春期结束后原来的一些长期的疾病都会自愈,并且有很多不会留下后遗症,很多医生虽然知道这个规律,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身体正处于这个“生长”的阶段,在生长的力量下,身体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能够因“长”(zhǎng)的力量而排出体外,不会留有堵塞经络的东西,这一阶段的恢复力是最强的。
 
    我们25岁以后的状态就是我们要面对的,一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衰败的“衰”。我觉得人生很残酷,大家在25岁以前可能恍兮惚兮的就过了,25岁以后会有那么长的时间要面对人生的这个“衰”,但是古人又提到“长”(cháng)这个词,人要“养长(cháng)”就是用“养”来补这个“衰”。
 
    我们说的“长”是建立在不同个体的不同“定数”上的相对概念。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如果以“长”(cháng)立极,就会发现印度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长,平均寿命约在50岁至60岁左右,这个数值与同处北半球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0岁左右相比短了不少。我们之前讲“生有定数,死亦有定数”的这个“定数”也是有标准的,就像东北的大米一年只生长一季,而海南岛的大米就能一年生长三季。因为东北大米生长发育的时间漫长,结实所需要的时间也长,而热带地区的万物生长周期都短于寒带地区,这是温度气候的原因。人的生命周期也是如此,所以以自己的“长”与别人的“长”相比是没有可比性的,都是“常”,都有各自的“定数”各自的标准。
 
    我们养生的目标管理也有一个标准,就是让身体向25岁的状态回归!因为我们都是过来人,都清楚自己25岁时的身体、精力、皮肤状态。养生的真正旨意不是跟长命百岁的人去比,而是自己拿自己25岁时候身体的状态去对比、去对照。因为“定数”不同,没有对比的意义。养生要有一个本源的参照物,参照物不能是太阳,而应该是自己一刹那就过了的25岁。“向25岁状态回归”的养生目标,就是主动养生要维护的“活着的最佳状态”。
 

标签: 身体  养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