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艺之道 >

唐宋时期西湖茶禅文化发展扼要

源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作者:禅吧网

“东南佛国”——孕育西湖茶禅文化的温床:

地是佛国土:

    杭州西湖山水灵秀,物华天宝,自古就有“东南佛国”之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在《题天竺南院赠闲元 清四上人》中称杭州“地是佛国土,人非俗交亲”。西湖与佛教结缘甚早,三国东吴时就有佛法传入。东晋咸和年间西印度僧人慧理在西湖卓锡结庵,首建灵隐寺等五座寺院(也有十所之说),成为灵隐、天竺最早的开发者。

    自唐始经五代至宋,堪称杭州佛教的全盛时期。唐代,随着西湖的扬名,湖山之间兴建起众多佛寺。据陆羽(733-804年)《灵隐寺记》载,当时灵隐寺规模宏大,气势恢宏。唐末吴越诸王崇佛,京城杭州以西湖为中心,寺院林立,寺塔之盛为南方诸国之首。南宋时杭州佛教达到鼎盛。据明田汝成(1503-1557年)《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杭州内外及湖心之间,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及钱氏立国,宋室南渡,增为四百八十,海内都会,未有加于此者也。”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西湖灵隐寺、净慈寺、中天竺被列入禅宗最高建制的“五山十刹”之列。这些寺院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佛学风盛,高僧云集:

    西湖自唐代始,湖山名胜相继形成。灵隐、天竺、孤山一带梵刹遍布,佛学风盛。众多学派,各有成就。一些有名望的高僧纷纷前来修行传法,西湖寺院出现了一批出类拔萃的高僧和佛教学者,他们与西湖的殊盛因缘,充实了佛教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吸引日本、高丽僧人渡海前来求法,为国际佛教文化传播作出贡献。

方外交,禅茶缘:

    茶与佛教文化同时在唐代兴起,西湖也在此时有了寺院产茶的记录。白居易、苏轼(1037-1101年)等文士名流与西湖结缘,与高僧情谊深厚,他们品茗论禅,诗文往还,其充满茶禅机趣的人文典故及留存的史迹,成为茶禅文化的重要内容。

寺院贡茶——西湖佛教对茶文化的一大贡献:

    西湖产茶与寺院有关,其最早也是由在寺院长大的唐人陆羽记录在《茶经·八之出》中。据文中记载:“杭州,临安、於潜两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陆羽被后人尊称为“茶圣”,而从他的记录可以推论,至迟至唐代西湖天竺、灵隐寺已产茶。

优越的自然环境——寺院茶产生的先决条件:

   《茶经》中提到的钱塘天竺、灵隐二寺,位于杭城西北郊,西湖飞来峰的北麓和南麓。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在《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一诗中将灵竺一带幽雅风景,比作蓬莱仙境。白居易于长庆三年(823年)撰写的《冷泉亭记》中写道:“东南山水,余杭郡(今杭州)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飞来峰南屏天竺,北障灵隐,这里峰峦叠嶂,溪泉纵横,松风竹影,鸟鸣境幽,是西湖上最早形成的山水与寺庙相结合的名胜之区。西湖山谷间溪流纵横,北高峰、天竺山等山体多石英粗砂岩,其地发育的泉水有五六十处之多,这些泉水清冽甘醇,适宜烹茶。著名的有:大慈山虎跑寺内虎跑泉,玉泉山东麓清涟寺内玉泉,灵隐寺飞来峰下冷泉,理安寺法雨泉,孤山西南麓报恩寺六一泉等。明代钱塘人许次纾(1549-1604年)在《茶疏》中写道:“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西湖北、西、南面诸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千百年来,茶园与古刹庙宇融为一体,成为西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院贡茶——西湖山水与佛教的恩赐:

    西湖自唐代天竺、灵隐寺产茶肇始,至宋代西山、北山寺院已有专属于自己的茶,且自成一味,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白云茶:北宋初年隐逸诗人林逋(967-1028年)《尝茶次寄越僧灵皎》和《寄西山勤道人》等诗曾赋咏产于灵隐寺西南、上天竺寺后的白云茶。据南宋《淳临安志》卷八“白云峰”条记录:上天竺山后,最高处谓之白云峰,于是寺僧建堂其下,谓之‘白云堂。’山中出茶,因谓之‘白云茶’。

    香林茶: 据南宋《淳 临安志》卷九“香林洞”条记录:“下天竺岩下,石洞深窈,可通往来,名曰‘香林洞’。慈云法师(964-1032年)有诗‘天竺出草茶,因号香林茶’,其洞与香桂林相近”。《咸淳临安志》亦载:“下天竺香林同产者名‘香林茶’。”

    宝云茶:据宋《图经》记载:“杭州之茶,唯此(指宝云茶)与香林、白云所产入贡,余不与焉。”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钱塘宝云产者,名宝云茶。”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八记:“钱塘门沿城而北,旧有宝严院,俗呼九曲院”,清人翟灏等辑《湖山便览》卷四载:“宝云山在葛岭左,东北与巾子峰接,亦称宝云坞。”北宋张芬(生卒年不祥)有《宝云茶坞》诗:“宝云楼阁入云平,宝云山茶玉碾轻。山女采茶不归去,杏花深处是清明。”

    垂云茶: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八记载:“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又宝严院垂云亭亦产。”苏东坡在《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仍戏作小诗》中盛赞垂云茶,认为此茶可与北苑贡茶“大龙团” 相媲美。

    唐宋时期,西湖诸山所产之茶或曰“白云”、“香林”, 或称“宝云”、“垂云”多因寺而名。寺院茶品质讲究,至宋代已成为朝廷贡品。从慈云法师诗句可知,香林茶为“草茶”,这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早记载的区别于团茶的散茶。在以蒸碾紧压成“龙团凤饼” 为珍贵茶品的宋代,西湖下天竺寺的香林茶,作为不入时尚潮流的“草茶”列入贡品,可谓开了风气之先。

    龙井茶:从龙井其地栽茶至龙井茶扬名天下经历了一个漫长时期,但龙井茶最初亦是寺院茶。北宋元丰二年,上天竺法喜寺住持辨才法师(1011-1091年)退居龙井寿圣院,并将天竺茶种带到龙井狮峰山麓栽种。后人称之为“龙井茶祖”。龙井茶经过历代发展,品质超群,名冠天下,以至后来白云茶、香林茶、宝云茶、垂云茶都归入“龙井”名下。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