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武当出名茶 道茶飘香溢四海
源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网络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时植茶、制茶、饮茶在道观寺庙风行,于是出现历代名山大川道观寺庙出名茶的现象。如碧螺春、武夷岩茶、武当太和茶、紫笋贡茶等出自名山道观寺庙。
说起仙山武当出名茶,要首武当八仙观茶最著名。
进武当山门,爬好汉坡、穿磨针井,上老君堂,翻过太子坡,有一座元代古建筑八仙观。传说八仙过海,慕名武当道茶,在老君堂盗来太上老君用炼丹般工艺制作的修性养生长寿道茶,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树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观。山民以这里聚仙藏气,慕名道人兴茶,也世代植茶,成为盛产道茶而闻名的八仙观村。
八仙观村,地处武当山脉中段,在太子坡剑河U谷和状元岩东河U谷,两U谷相联成一个奇特的象英文字母“W”型的山上,海拔在600至1200米之间,其地深幽,聚气藏风,冬暖夏凉,素有云雾山村之称,在深山峡谷、悬岩峭碧间,生长着许多天然原始的野生茶树,自古来吸引着许多名道采茶制茶修性养生。
武当八仙道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由于历史的沧桑,武当茶树在解放前夕,除深山中野生的茶树外,树龄上百年的家植茶树所剩不多,武当道茶的制作工艺则也隐藏于道人或武当山民间。
道茶何处去,香茗复又生。1984年,湖北省茶叶协会组织专家学者来八仙观等村,通过对八仙观村的土壤、气候、茶叶内质等进行考察论证,认定武当名山出名茶,结合绿化美化景区,撰写出了关于建立武当山名茶基地的报告,丹江口市决定在武当山八仙观村等建立名茶基地。
1986年,八仙观村在村主任王富国带领下垦复了荒芜的茶园,结合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和发展旅游观光林业,兴建茶园1000亩,尤其是八仙观村的土质正如陆羽《茶经》中所说的:土壤对茶树的生长极其重要,生有烂石的土壤为一等土壤,生有砾壤的土壤为二等土壤。据省组织的茶叶专家实地考察化验,八仙观村属宜茶土壤,岩石主要是石英质岩类泥质岩类和基性岩类,分(风)化形成的土壤,多为砂壤或轻壤,加之海拔高,植被好,山上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发展茶叶具有比较好的生态条件。
为弘扬道茶,创名茶,王富国苦读陆羽《茶经》,向武当道人求艺,先后向全国20多名著名茶叶专家拜师,考察近百家茶场,引进优质茶树,分期分批将20多名年轻员工送往农业大学和茶叶研究所等学习,结合武当道茶特色,潜心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八仙观茶叶总场独特的制茶工艺,生产出了武当系列名茶。
国际名茶——武当银剑:因“武当剑”得名,属高档礼品茶,多次荣获国家金奖,国际名茶。干茶样外形扁平光滑,挺直似剑,披满银毫;泡之汤色嫩绿,清澈明亮;闻之花香持久;尝之甘甜鲜爽,回味无穷;观其叶底匀齐明亮。武当银剑茶:以武当武术中的武当剑为创意,外形似剑,毫毛披露,茶香持久,回味甘甜,叶底亮丽,入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该产品荣获1995年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8年国际名茶。
著名商标——武当针井:因武当山磨针井“铁棒磨成绣花针”神话故事而得名,茶叶外形似针,毫毛显露,锋苗挺秀,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栗香持久,并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多次茶获国家金奖,国际名茶奖。
明朝贡品——武当太和茶:以武当山亦名太和山为创意,外形似龙牙形,毫毛披露,紧秀锋苗,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持久,尝之回味无穷,冲入杯中似葵花朝上,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明清时代的朝廷贡品。
知名品牌——武当奇峰茶:以武当七十二峰朝金顶,群峰耸峙为创意,干茶样条索曲美,色泽油润,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可口,颇具回味。
道家养生长寿茶——武当道茶王:即武当太极养生功夫茶,因其工艺源于武当内家36功法之一的太极乾坤球功得名,是武当道教养生茶道之精华,以太上老君炼丹般的工艺持续20多小时特制而成,集“观音头,武将身,菩萨心”于一体,茶条曲美,色泽油润,汤色金黄,浓艳清澈,醇厚回甘,茶香扑鼻,馥郁持久,素有“七泡有余香”之誉。具有消食化腻,抑菌抗癌,缩身健美,养生延年等独特功效,是现代医学保健养生之天然佳品。
与此同时,八仙观茶叶总场在着力打造武当道茶品牌的同时,还用本地的优质药材资源,着力研制开发了武当药枕系列专利保健品,形成又一特色产业。
由于武当山八仙观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施用有机香饼肥料,2001年所产道茶一次性通过欧盟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又因其武当道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道茶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