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心得感悟 >

超越第七识学习体会辑录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YZZ:
 
    1、对第七识的认识: 
 
    第七识是第八识的见分为根所产生的“我”的存在。这里我理解是阿赖耶以如来藏的“业种”“缘”为基础而产生的妄见,执妄见为实而产生的“我”即第七识。
 
    2、第七识的特点:
 
    A、在肉体上的存在点位于中丹田,释放后可以遍布全身,可以超越肉体的空间限制。
 
    B、能知,能了别形而下世界。
 
    C、能调用不同能体或能量。
 
    3、如何超越第七识:
 
    A、原理:第七识的本质是幻,认识到第八识所执持的见分就能超越。
 
    B、操作方法:
 
    如何认识见分→认识“我”→如何认识“我”→“我”的作用,即“观”与“反观”。 
 
    通过“观”和“反观”进行“觉起”“觉灭”的操作不断剥开第七识外所裹的“我识”直到超越第七识。 
 
    操作要点:操作时保持“观”“觉起”的势头不断,同时分一点点心返观。 
 
 
    YJJ:第七识在肉体的存在点位于中丹田,一经释放可以遍及全身,也可超越肉体的空间限制。因此当我们处于第七识时,是用“心”来看问题和认识世界的。当处于第六识时是用脑来看问题和认识世界的。
 
    第七识是以第八识中的见分为根而幻生的一种“我”相。当我们体认到了所执持的第八识中的见分,也就是知道了自己的出处,当下就会明白自身为幻的事实,第七识当下就“空”掉了,从而自然实现了对第七识的超越。
 
    上面是我在反复读书的相关部分后摘录了一部分作者对第六识和第七识的认识及界定。对作者所讲的基本原理的熟悉有助于判断自己当下的状态。上次与作者交流我的状态时,当作者问到什么是在六、什么是在七、什么是在八时,我当时是懵的,根本想不起来作者是如何界定的,那自己也就无法将自己的状态与作者讲的原理扣上,失去了一次在作者的现量境界中认识自己的机会。由于对原理的熟悉程度不够,当自己发生变化后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去认识自己的状态。因为作者所有的操作都是基于原理之上,原理不清楚,操作的目的一定是模糊的,这会导致我们较长时间处于某个状态而不知如何突破。原理和操作相得益彰,少了哪一部分都会拖慢前进的步伐。以上心得与诸位共勉!
 
 
    XZR:
 
    1、超越意识之后,对自我的体认就从原来大脑中的一点转变成以肉体为中心的全方位形式,这种转变给我们的生活体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动和开阔,是修行路上重要的里程碑。
 
    2、按照作者的修证次第,还需要对主体(自我)继续超越,实修心语55指出:要想消灭“我执”,必须要证入第八识。
 
    3、第七识是以第八识中的见分为根而幻生的一种“我”相。见分是主观的认识作用,相分是宇宙万法的差别相状。由主观的认识作用的见分,去认识客观的万法相状的相分,此时始有所谓宇宙人生。(相分是色法,概括一切物质现象;见分是心法,有缘虑作用,是认识的主体)。
 
    4、因为执持八识的见分为实有,导致所幻的“我”相日益强化,从而形成一个大大的、无形无相的自我(第七识)。对第七识(自我)的认识是通过对自身能、所(主、客)细细分别的训练而达到的。操作技巧:超越第七识是在保持“观”和“觉起”(内在力量)不断外涌的动态过程中体证到的。
 
    5、通过逐层返观,将第七识外所裹的所有“我识”逐一剥离,最终直接聚于“自我”本身,在不断“觉起”、“觉灭”的过程中最终体证到:所谓的“自我”只是我们执“空”为有幻现出来的而已。对这个原理的反复品味、体证,将有助于我们最终放下这种无明的执着。
 
    6、体证到“自我”执“空”为有的真相之后,我们对自我身心和外在世界感知的源头就自然退到了第七识的后台,从而认知了第八识。
 
    7、对“自我”主体进行能、所分别的认知是佛法与外道的不共之处,是证佛之所证的必经之路。
 
    8、“自我”(第七识)是我们习以为常的生命存在形式,我们的种种习性通过“快捷通道”的反复显现形成了巨大的惯性,对此我们在加强觉察力的同时,需要更多借助后台主体(第八识)的消融力量和佛菩萨的加持力量,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间因人而异)。
 
    补充:“心”从第七识开始到第七识的起处有N个层次,也就是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深入的基本方法就是主体(能)的不断反观、后退,在身体上的显现就是心所在的位置(空间)从中丹田的逐渐扩展,可以一直延展到身体之外的层层空间。细细体会此操作可熟能生巧。
 
    通过主体的主动后退,尽量让后台的力量展现出来以转化我们的身心。主体越往后台退,前台(身心显现等)相对就越庞大,所转化的那个体量自然也就越庞大,外表看上去速度不快,其实效率是可观的(转的东西多呀)。
 
    另外主体每次后退带来的是更深刻稳定的心安,因为你心底明白原理,自然不急躁也不妄求,自然无须费力,安然地接受当下发生的一切。
 
    习气固然还在,其实少了太多纠结,而且你知道最终的主体与习气不是一码事,所以这个转变的过程就从以往的悲壮逐渐变成有点享受了。
 

标签: 第七识  第八识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