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心得感悟 >

破六识案例研讨之八

源自:禅吧网 作者:admin

 
    LLJ:对破第六识(意识)的认识:
 
    1、意识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是在大脑特定区域的一个高能量节点或高密度区。意识的能量其中也含有信息。所以意识同时具有“能量性”与“信息性”。
 
    2、意识的“根”是“第七识”,“第七识”本身也同时具有“能量性”与“信息性”。“第七识”本身具有“能量性”的同时,“第七识”还具有“抓取”(粘住)其他、更多能量的属性与特质。
 
    3、意识是“第七识”在大脑中的一种应用、一个代理人,意识听命于“第七识”。
 
    4、大脑是舞台,意识是演员,第七识是导演。
 
    5、意识层面的能量属于中等层次的能量,其能量的层次高于能体,低于灵能。
 
    6、上师帮助他人“破意识”有两个路径:一个是直接帮着打开“心口”,让“心能”上升到大脑,直接化掉大脑中的能量结点或高密度区;二是直接化掉大脑中的能量结点或高密度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让人直接进入“本地风光”。但是“本地风光”状态是否可以持续,还取决于被帮助的人是否有能力保持住上师帮助达到的状态。(特注,在本法中,许多师兄弟也可以有此能力,不必是上师。)
 
    7、以意识为起点的修行,是传统修法中强调的“入静层面”的事情,最高境界为“三际脱空”(此境界可以通过以一念代万念、等待机缘再破此一念实现,此亦是禅宗参的一种话头的道理:死参一个话头,如“念佛的是谁?”、“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类似作者讲的方法4)。
 
    8、因为意识的根是第七识,即意识中每一念的起处就是第七识,所以通过追每一念的起处,是可能追到第七识的(同时第七识又是第八识的用,所以也有直接追到第八识的可能)。(此是禅宗的参的另一种话头的道理:念念分明,关键点是关注每一念的起处。传统禅宗的“参话头”实有其高明之处。)
 
    9、超越意识意味着原来以大脑为观察起点的认知方式升华成了以心为起点的认知状态。自然此时觉受、认知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 。反之,也可以作为一个检验标准。
 
    LMH:您在接触作者前,有修过其他的法门吗?
 
    LLJ:我的经历都在“实修世界”上的《我的实修报告》中报告过了,因为太长没法拷贝过来,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谢谢!
 
    我是气功、修行圈里的“元老”级的人了,大约1986年底开始接触气功。
 
    LH:LLJ兄那篇文章我读过多遍。几乎从来不在实修世界论坛上赞人的XD兄都大大赞扬。受益匪浅,谢谢!
 
    LMH:这些法门对您之后修习作者的法门有什么影响?
 
    LLJ:让我有了比较,知道了什么是好东西,更珍惜跟作者学习的机会与缘分。
 
    YJ:LLJ兄,记得您那篇文中获得新的证量后有个细节:“路边习惯性的拔了一根草,心里咯噔一下……”请问师兄,您现在还会不会起“去拔草”的念头,起这个念头时,会不会“心里咯噔”?出现时间会不会提前?您现在看当时的“心里咯噔”究竟是怎么会事?
 
    LH:您的一连串4个问题只有第一个走心,其他全走脑推理。您品下是否如此。如有冒犯还请见谅!
 
    LLJ:心理咯噔是当时情景下的一种内外的“共振”状态,现在对生命有了感受,一般没有再去拔草的意识。如果真的要去拔草,过程也是先起心,再到意识,最后产生拔草的行为。
 
    BY:对LLJ兄的第8点有不同意见:“即意识中每一念的起处就是第七识”,这个表达感觉不够准确。
 
    LLJ:请指教!
 
    BY:因为意识中的每一念即意念还是出自于第六识本身,不能说在脑袋的念头的起处就是第七识,我是这个意思。我个人体会可以表达为:在未证入八识前,从中丹田起来的心念的起处是第七识。
 
    LLJ:觉的起处是法界,觉起为“知”,觉起也应该是与“我”的升起同步,到“知”时,应该就到了意识层面,但从“觉”到“知”的中间过程,必须经过“七识”,但这个过程应该是重重投射的,是有质变过程的,所以站在“意识”层面反追,“七识”是起点,但不是究竟起点。请指教!
 
    LQW:纯然的“知”好像还是第七范围,没有到“思想”的层面。后者就明显到大脑了。
 
    BY:基于六识的意念,和基于心的心念,还是起处不同,所以才有破第六识的说法,破七识类似,否则为何对破六识以后的第七难以认清呢?
 
    如果按您的表达,认清第七应该比较容易,但事实情况是超越六识后,往往对第七不知道如何认识。
 
    另外,觉的起处不是法界,是心相(未证达自性前,又称阿赖耶)。
 
    Emma:作者书中定义心相和法界相当。
 
    BY:但不是说心相等于法界。
 
    LLJ:心相是法界的第一重投影。心相是可觉知到的觉的起处,我还是认为究竟意义上的觉的起处是法界。
 
    BY:如果心相还有一种“有”的存在,就可以证到心相到底是什么,即觉的起处是什么样的东西。
 
    LLJ:觉的起处是法界(空性)的一种功能。不是东西。
 
    BY:这个感觉是理解,不是体证后的表达。如果把觉的起处当成自性,就是顺藤摸瓜的方式摸到了一个存在。只要还是能直接证到的存在,应该还不是自性。
 
    LLJ:从法界(空性、自性)到“觉”是一次法界功能化现的过程,是一次质变,就像心相是法界的第一重投影,所以不可能顺藤摸瓜。也可能是八识啊。
 
    BY:可以这样表达,因为七就是执八识的空相为实有才不能歇回去,成为七识的。
 

标签: 六识  案例  研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