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学 > 读书交流 > 修行杂论 >

关于第七识的认识与讨论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LLJ:1、“第七识”是八识中的一种功能(见分)有了“我”的意识后形成的。其存在的中心位置在“心口”(中丹田)。
 
    2、“第七识”本身同时具有主动性的“能量性”与“信息性”。“第七识”本身具有的主动性的“能量性”又让“第七识”具有“抓取”(粘住)其它更多能量的属性与特质;“第七识”本身具有的主动性的“信息性”就是第七识“知”的功能的基础,“知”是第七识“信息性”的表现。第七识的“能量性”与“信息性(知)”结合,再加上第七识抓取的能量,就形成了“我”与“我执”。
 
    3、所有人都活在一个“能量世界”:平常的人活在“我”营造的“能量世界”;见性的人活在法界直接“化现”的“能量世界”。
 
    4、第七识“知”的前身是“第八识”的“觉”,当“觉”传导至第七识时就是“知”。
 
    5、“第七识”本身具有的主动性的“能量性”,可以让我们明白“本心(七识是本心的一部分)”是如何透过“能体”影响 “肉体”的。
 
    6、“我”对不修行的人自己来说是“无形无相”的(对某些修行人来说可以看到是有形有相的);但对每个阶段的修行者来说(见性之前)“我”是“有形有相”的;对见性的人来说“我”只是八识的一种起用,不用时是“无形无相”的。起用时当然还是“有形有相”的。
 
    7、“七识”的“我”在普通人的存在“形与相”大致有三类:粒状的、几何体状的(以不规则柱状、锥状居多)和弥散状的。
 
    8、第七识的习性是“贪”,是“抓”、是“取”。所以对治的原则与方法当然是“放下”、是“舍”、是“减法”、是“全方位的减法”。
 
    9、“我”就是第七识信息性、能量性与能量结合的状态。第七识的能量性及其能量这种向外抓取的特性及其中的信息性合在一起,就是“俱生我执”的原因。
 
    10、七识是最善于表演与欺骗的(KJ兄称其为多变的白骨精)。他可以不知不觉地通过化现的种种境界,满足你内心的渴望或愿望,让你以为你自己已经达到或实现了你内心的愿望或目标(此时也是最容易成魔的地方)。在修行中,这个问题更加明显。因为七识是不愿意被消灭的,七识的消灭又不是真正的“消灭”,而是真正的“回归”,回归后其实一切会更美好(打个比喻就像西游记里的红孩儿被观音菩萨降服后,对红孩儿的发展会更好)。七识的这种特性可以称为“我欺骗我”。
 
 
    ZB:疑问:观和反观的操作是用来破第七的,没有破第六前,这个操作有用吗?是不是用脑子来操作进行的。
 
    LLJ:我的理解:观与返观的训练要养成习惯才有效果,原则上是不分在第几识的。当然,在第六识时操作比较困难,力量与作用比较小;在第七、八识时比较容易,同时作用也大。更何况,没有独立的、孤零零的第六识存在,第六识是第七识专注于大脑时的一个能量聚集,也是七识的一种“用的结果”,是与七识有联系的,按照作者的方法,全身心投入到持咒或吐气的操作时,是一个六、七、八识共同存在的状态。
 
 
    ZB:认知或体证第七(P50)=超越第七?“证知”第七前对身心世界的感知是以一个无形无相又无处不在的“我”为基础生起的作用(P51)。这个“我”是第七还是第六?
 
    LLJ:认知或体证第七识的同时也就超越了第七识。“证知”第七前对身心世界的感知是以一个无形无相又无处不在的“我”为基础生起的作用,此时的“我”指你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证到)的第七识的“我”。超越第七识后,对身心世界的感知就是第八识及其起用了。
 
 
    ZB:我们回家的时候,想也不想,自动辨别回去的路,这是第七识的了别功能吗?或者见到爸妈的面孔,立马辨别出来。当心去知的时候,路径是什么样的?如果是大脑的话,就是物体-眼睛-视神经-脑细胞,如果是心的话是物体-第七识?中间没有眼睛?还是物体-眼睛-第七识。
 
    LLJ:我认为是。其实第七识与第八识应该约等于西方心理学中的“潜意识”。为什么醉酒不醉心(醉酒的人容易没有记忆)?其实也是酒精抑制了大脑细胞的作用,而不能抑制“心(七识、八识)”的作用。
 
    心认知的过程是: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大脑细胞—五官神经—物体,反之也成立就是人后天的学习过程。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不成熟,也不一定对的观点,仅供批判。
 

标签: 第七识  能量性  信息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