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艺之道 >

石门夹山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

源自:中国石门 作者:禅吧网

(一)石门夹山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茶禅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石门夹山,位于古称”神仙窟宅”的澧阳平原,山接武陵,泉通洞庭,水土沃饶,人文早蔚,是湖湘文化重要中心地。与郭沫若一道留学日本的石门籍学者申悦庐教授,曾撰文把夹山历史文化分为3个重要时期:一为唐代善会大师开山讲法时期;一为两宋圆悟碧岩评唱时期;一为明季清初李自成禅隐时期。更加难得的是每个时期都为华夏文明留下了一份丰厚的历史遗产,弥足珍贵。特别是夹山作为中国和东亚“茶禅一味”最早的发祥之地,其历史地位更不容忽视。

    夹山风景优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的生长。夹山特产牛抵茶,远在宋代即被列为贡品。申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先生在所著《中华茶人手册》“中国茶叶之精华”一章中,对历代贡茶曾具表详列。由唐到清,主要贡茶17种,石门夹山牛抵茶即在其中,而且与四川“蒙顶云雾”、福建“武夷茶”等并列8大名茶,早在宋以前即钦定为贡茶。陈宗慰主编的《中国茶经》介绍更为详细,明确指出:“牛抵茶早在宋代己被列为贡品。元、明以来,每年茶季前,朝廷都要派员到牛抵茶产地监督采制,制后全部运至京城。”

    好茶还需好水泡。作为夹山3大名胜之一的碧岩泉,是泡茶难得的优质泉水,“香茗佳泉”,相得益彰。碧岩泉甘甜清冽,历干秋万代,到现在依然喷珠吐玉,令人叹为观止。

    夹山古寺,远追唐宋。置身于夹山好山好水好茶之中的佛门僧侣,得天独厚,于阵阵佛乐声中,歆享袅袅茶香,修心养性,品友敬客,普施甘霖……就在夹山雅静、清寂的禅堂里,实现了茶与禅的结合,形成了“茶禅一味”的宗教哲学理念和人文美学精神。

(二)夹山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茶禅一味”:

    夹山寺为楚南名刹,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文物,远在魏晋时就有庙宇建筑。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曾先后下诏敕建,故有“三朝御修”之盛名。全盛时期,有正殿九迸,占地百亩以上,故有“骑马关山门”之说。

    夹山作为源远流长的佛教圣地,文史资料及历代州县志上均有记载,寺院现存碑铭颇丰,也是重要的佐证。

    游夹山、览古寺、品禅茶,已成为历代僧人、文人的雅事,如唐朝著名诗人李群玉《夹山寺上方》诗云:“满院泉声山殿凉,疏帘微雨野松香。”五代人周朴认为这里是终隐的住处:“为报五湖云外客,何妨到此老林泉。” (《天门灵泉院》)。吟咏夹山参禅品茗之作就更多了。如明·水之文诗:“陇麦正堪作饭,溪泉尽可烹茶。一点禅心自定,世间俗事天涯。”这些弥漫着禅机茶香的诗旬,表现了夹山作为茶禅源头的神姿天韵。

    而作为夹山茶禅文化的杰出代表者,则应首推唐之善会与宋之圆悟两位大师。

    善会(805一881)人称“夹山和尚”,俗姓廖,广东砚亭人。

    《中国禅宗通史》(杜继文、魏道儒)中,将善会称为“夹山的弄潮人”。善会于咸通八年(871)“定居夹山,聚二百众,自成一个农禅基地。”有眼不窥天子乐,目前且取老僧歌。“他于夹山首倡茶禅境味之说。日本当代禅学专家秋月龙氓在其名著《禅海珍言》中,以“茶禅一味”为题介绍了这样一则公案:“夹山和尚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递给侍僧。侍僧正欲接碗,和尚陡问:‘这一碗是什么?’侍僧一时语塞。”秋月认为这便是“茶禅一味”最初的史迹。

    的确,夹山和尚“这一碗是什么”一问,问得天真,问得奇兀,谁都答得出,谁也说不清,引得历代茶人禅者,文人学士,咀嚼寻味,冥思探求,作出了许许多多妙义无尽永远也答不完的答案。而他自已“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的“夹山境”偶联,则为这一间交出了最早、最美、最充实也是最典型的第一卷。

    《祖堂集》卷七载:夹山和尚自号“佛日”,人问:“日在什么处?”对日:“日在夹山顶上。”……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对日:“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这便是干古流传的“夹山境”名偈。这里指的“夹山境”当然不是单言夹山的自然环境,主要还是指夹山的禅境、茶境、 “茶禅一味”之境。湖南师大蔡镇楚教授在所撰《茶禅论》一文中说:“夹山和尚因茶悟道,得夹山境地者,于禅宗机缘,启迪尤深。唐五代禅宗中的 “夹山境地”,是最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茶禅机缘,茶禅境界。

    善会大师的“夹山境”,表述了夹山“茶禅”境界,为“茶禅一味”说奠定了基础。而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光大的则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

    圆悟克勤,也称佛果克勤,宋代高僧。四川彭县人,俗姓骆。宋政和初年(公元111年)应承相张商英之邀,在夹山说法近十年。

    圆悟克勤的弘法活动和学术成就,是与夹山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圆悟是夹山佛学与茶禅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一点,许多学者在其著作中都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周裕锴先生在《禅宗语言》一书中,论及夹山对《碧岩录》成书的影响时写道:

    徽宗政和年间(111一118)克勤住持湖南湾州夹山灵泉禅院时,应参学门人之请,评唱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门人记录汇编为《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又名《碧岩录》。尽管克勤早在住持成都昭觉寺时就开始讲解雪窦颂古,但在夹山这充满禅意诗情的地方,他的讲稿才真正成形。因此《碧岩录》不仅以剖析禅理著名,而且富有文学色彩……

    《碧岩录》以夹山的象征“碧岩”二宇命名,实为夹山千古殊荣。吴言生在《禅宗哲学象征》中对此作了介绍:“圆悟克勤在住持碧岩等地时,应无尽居士张商英和门人的请求,根据禅林的需要,宣讲唱说了雪窦重显的《颂古百则》,门人记下了它汇集成书。因为丛林称夹山为碧岩,所以这本书就叫做《碧岩录》。”

    对《碧岩录》一书的价值和影响,更不泛热情赞誉和击节颂扬。台湾佛光出版社出版的《圆悟克勤大传》中有这样的评价:“禅僧们都把它视为最主要的经典,人手一册,朝暮诵习,以至出现了《碧岩录》热,《碧岩录》成为古今公认的“禅门第一书”。……《碧岩录》反映了中国文化最高的美学特征——诗禅合一。其机锋峻峭的公案,精金美玉的言辞,充满灵性的禅悟体验,都令人惊叹不已。”

    当时名臣张商英在听了圆悟谈法之后,喜孜孜地说:“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张于是视克勤为禅宗的管仲,并以师礼留居夹山。(李哲良《中国禅师》)

    总之,克勤与夹山,情深缘笃名紧相连,功业与共。后克勤奉诏迁金陵蒋山、镇江金山等地,于东南沿海名刹,传碧岩宗法,授碧岩茶道,帝赐法号,声誉大振,使石门夹山的茶风禅光,得以董沫吴、越、闽大地,远及朝鲜、日本等东亚各国,大大促进了茶禅文化在海内外的传播发展。

(三)石门夹山“茶禅祖庭”的历史地位,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同: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一直对夹山寺院的修复建设和夹山茶禅文化的发掘弘扬极为关切,曾先后为夹山“大雄宝殿”,“天王殿”、“灵泉禅院”题词,并赠“茶禅一味”墨宝一帧,表示对夹山作为茶禅文化源头地位的祟重。

    中国佛学界泰斗,中国茶禅学会理事长吴立民先生,热情为石门夹山题词:“茶禅一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以简约精炼的语言,明确清楚地表达了夹山孕育了“茶禅一味”,《碧岩录》开辟了茶道之源。

    此外,不少当代国内外茶文化、禅文化专家学者,如秋月龙氓、王志远、潘桂明、丁文、膝军等等,在其研究著述中,对夹山和尚、圆悟《碧岩》,在中国和东亚特别是日本茶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大量深入和卓有成效的探讨。

    “花落碧泉山自幽,听钟品茗话源头。”改革开放以来,慕名前来夹山寻道间祖者络绎不绝。1992年3月,日本里千家茶道专家多田侑史先生率团30多人来到夹山,他深情地掬起一捧碧岩泉水、一饮而尽,慨然叹日:“今生可以螟目了!”多田先生又兴致勃勃地用汉字写下“鸟衔花落碧岩前,猿抱子隐翠嶂后”,并说:“这两句诗多美,多富诗意呵!在日本茶文化界,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出处和内涵,这就是石门夹山寺的开山祖留下的千古绝句。我们日本条人,在茶道活动场所,都有这样一幅挂轴,主人客人在这种诗的意境下安静下来进行深刻的情感交流。”多出先生的这番话,表达了中外茶禅者对夹山茶道精神和茶禅境界的景仰和趋同。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