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趣小品 >

【清】李叔同:送别--弃世出家诗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诗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李叔同《送别》
【赏析】      
   会唱歌的中国人,多数都会唱李叔同这首《送别》。
   1915年,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的李叔同,写了这首著名的《送别》。它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古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特点:一是用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不了解这些背景,难免会对《送别》不同于现代歌曲的某些特点,感到困惑和不解。
    为送别朋友而赋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母题。送别诗,是唐诗宋词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李白《送友人》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都是送别诗中千古流传的名句。至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李叔同的《送别》,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以一种“集大成”的冲击力,强烈震撼着中国人的离别“集体无意识”。所以,《送别》也就成为中国人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古代送别诗,一般都是为送别某一个朋友而写的,是实有其人。但耐人寻味的是,根据目前的材料,还看不出李叔同的《送别》是写给哪一位朋友。在我看来,《送别》并不是为具体的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
   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送别》,就是李叔同在西湖之滨,对人生沉思和参悟的结晶。《送别》表面上送别朋友,实际上是送别人生,了断尘缘。
   1915年,李叔同写完《送别》,表明他对人生已没有什么留恋了。
   1916年,他就到杭州虎跑寺试验断食。随后在著名佛教居士马一浮的指导下全心学佛。(最近有人撰文说,李叔同出家是受马一浮的骗。这真是莫大的误解。象李叔同这样的天才,是经历了从“好”到“了”的完整悟道过程,才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家,哪里是受旁人哄骗而误入空门?持这种论调的人,可以说对李叔同的内心世界一无所知。)
   1917年,在虎跑寺拜了悟法师为皈依师,为在家弟子。最后与学生刘质平和丰子恺合影留念,正式出家。
   每次听到《送别》的歌声,我的眼前常常会出现弘一法师告别人间,飘然而去的背影;并与《红楼梦》中贾宝玉弃家离世,随一僧一道远游的身影,叠印在一起。
    《送别》,和弘一法师的书法、佛学经典一样,已成为中国文化中值得珍惜的一部分。正如李叔同的出家之谜,将被后人一代代地解读下去;《送别》,也会被中国人世世代代传唱下去……
【作者】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弘一逃禅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