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刹那的禅机触发:《嗅梅悟道诗》
源自:《禅诗百说》 作者:洪丕谟
嗅梅悟道诗
梅花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本诗见载于宋人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作者为一尼姑,因不知姓名,而她所作嗅梅悟道七绝诗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所以姑且称她为“梅花尼”。后来《元诗纪事》也载有此诗,不过局部文字,稍有出入。
这是一首通过寻春咏梅,反映悟道机趣的上乘禅诗。易中天在一次演讲中曾经引用过这首诗,当他诵读完后,有观众听了禁不住大声叫好。
冬日将尽,诗人迫不及待地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可是走遍千山万水,踏破芒鞋,却见不到春天的一点景象。无奈之下,只好回到居住的地方,发现梅花已在枝头绽放,摘一朵放到鼻子下面闻一闻,啊,原来春天早已经在这里了。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充满生机和希望,是人人喜欢的对象。但是这里的春天,并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概念,而是代表作者所追求的佛理。禅宗追求顿悟,这首诗实际是讲述经过修行终于实现顿悟的一个过程。但是推而广之,这里的“春”可以代表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它可以代表荣誉、金钱、地位、物质享受等一艺术切人们苦心追求却又很难得到的东西。
这首诗没有生硬的说教,说明禅是活泼的,容不得半点理性的渣滓,否则反而成为障碍,弄巧成拙,越说越说不清了。为此,《历朝名媛诗词》在评此诗时说:“诗有悠然自得之趣,此尼直已悟道,不特诗句之佳也。”
钟惺《名媛诗归》把这首诗评为“大似情语”,则又从另一角度加以理解,但终究没有触及本诗的真正内涵——一刹那的禅机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