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趣小品 >

【宋】赠龙光长老:苏轼

源自:百度百科 作者:苏轼

作品原文:

赠龙光长老①

  东坡居士过龙光,求大竹作肩舆。得两竿。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

  斫得龙光竹两竿,
  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②,
  涨起西江十八滩。

注释译文:

  ①题注:该诗作于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苏轼遇赦北归,至大庾岭下,肩舆杠折,乃求竹于龙光寺。当时龙光寺无主僧,州郡派人去南华寺延请,苏轼就写该诗留在寺中。

  ②曹溪:在广东曲江县东南双峰山下,六祖慧能曾在此间宝林寺演法,是南宗禅的发源地。

作品鉴赏:

  永嘉禅师曾说:“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便舍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万有之法在真如法界中虽表现出种种差别,但在本体中却泯灭了一切差别,所以,知其一,即已知一切,正如从一滴海水可知整个大海之味,须弥山也可纳于芥子之中。苏轼要将曹溪竹中的一滴水带到江西,让它变成“十八滩”涨水之源,以暗示着禅法的推广和普及,就是采用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这反映出,苏轼对南宗禅情有独钟。就在前一年的十二月,他在曹溪夜读《传灯录》,灯花恰巧落在一“僧”字上,还引起了他特别的感触(见《曹溪夜观,灯花落一僧字上,口占》),可见他晚年对禅学濡染渐深,佛教也更加成为他重要的精神支柱。诗中特别提到“西江”,当然是对归途的悬想,但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由唐至宋,江西禅风大盛,许多著名的禅门大德,如青原行思、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洞山良价、曹山本寂、仰山慧寂等,都出自江西,而宋代的黄龙、杨岐二派尤盛。禅宗的影响对江西诗派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关系,如句眼说,打诨说,追求活法,善于翻案等,都与禅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南宋杨万里在《送分宁主簿罗宏材秩满入京》中就以江西之学通于禅学:“要知诗客参江西,正似禅客参曹溪。不到南华与修水,于向何法更传衣?”这些,苏轼当然不会一无所知。从这个意义来看,他的这首诗应该是一个信号,标志着江西诗派就要在诗坛上大显身手。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