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禅诗—当下的美感
源自:豆瓣 作者:禅吧网
禅与诗有密切的关联,宋代严羽作《沧浪诗话》,以禅论诗,其中有一段精采的话:「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禅心与诗心是雷同的,都是一种直觉、直观的心。诗一但落入逻辑思辨就坏了,直接让「物自相」呈现出来就是好诗,从禅的角度来说,这时候只有本心与外相的直接接触,不涉及其它的利害考虑与逻辑结构,诗意因此就显现出来了。
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其实就是白描而已,用现在的白话文说一遍只觉得无聊至极,但我们为什么觉得这诗好?一方面,诗中呈现出了大化之无心的境界,另方面,诗人面对此大化无心之际,也仅是还以物自相的呈现,没有其它念头杂入。这样的诗心随缘而起,不可免强再得;而禅心也是如此。禅心就是悟的心,即是进入全然直观的生命境界,而诗人就是在语言文字上面展现此一境界。
「禅境」之诗:当下的开悟诗,或悟道之后写下的悟境;也有可能是剎那之间触及到了生命的优为之处而写下的文字。
·六祖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傅翕:「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真如慕喆:「大冶洪炉,烹佛烹祖,规模镕尽,识者罔指。」
·天童宏智:「梦幻空华,六十七年,白鸟淹没,秋水连天。」
·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禅理」之诗:这些作品,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滋味稍微不足,但颇能传达禅的理趣。
·傅翕:「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庞蕴:「一念心清静,处处莲花开,一花一净土,一叶一如来。」
·布袋契此:「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云盖智本:「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
·无门慧开:「急流垂钓,食饵者众,口缝才开,性命却丧。」
「禅味」之诗:诗本不以说理取胜,一些生活当中随机体悟之作,亦往往无心合道,把捉住了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禅理,这些作品,是禅艺术真正的大本营。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船子德诚:「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横川如珙:「月在水中捞不上,徒劳戳碎水中天,深夜山寺闭门睡,月自非来到面前。」
·葛卢罩:「风卷浮云盖,青天绝点埃,山川俱在目,何必上高台?」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