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趣小品 >

【临济宗】义玄大师《颂凤林》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大道绝同,任西向东。

石火莫及,电光罔通。

品析:

    临济义玄大师对禅宗的贡献是极大的,由他开创的临济宗,雄踞中国佛教千年之久,影响远被朝鲜、日本和越南。其“语录”为丛林禅僧必读之物,而“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简”、“四喝”等,则作为临济宗的“纲宗”。总之,临济义玄大师留给后人们的参学方法不少,但诗偈却不多,通观其“语录”,也不过两首而已,而散句还有一些。这首诗偈,是他游方时过凤林,与凤林禅师的一场“法战”之后留下的。前面还有两则有趣的故事,其中有些诗句皆是精品,故在这里录出。

    临济大师行脚游方时到龙光,正好龙光禅师上堂,临济站出来,问:“不展锋芒,如何得胜?”龙光禅师据坐不言。临济追问说:“大善知识,岂无方便?”龙光禅师知道临济不好打发,瞪了一眼,只说了一字:“吓!”临济心里明白,说:“这个老汉今日败阙!”又到三峰平禅师那里,三峰问:“哪儿来的?”临济说:“黄檗来。”三峰问:“黄檗近来有何言句。”临济说:“金牛昨夜遭涂炭,直至如今不见踪。”三峰说:“金风吹玉管,哪个是知音?”临济说:“直透万重关,不住青霄内。”三峰说:“你这一问太高,”临济说:“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琉璃。”三峰知道临济非常,就

    时罢“战,”说:“吃茶吃茶。”

    临济大师离开三峰,又去凤林,路遇一老婆子,问临济:“哪里去?”临济说:“凤林去。”老婆子说:“恰值凤林不在。”临济问:“他哪里去了呢?”老婆子不回答,迳直走了。临济就唤那婆子,婆子回头时,临济又走了。到了凤林,凤林禅师说:“有事相借问,可以吗?”临济说:“何必剜肉作疮。”凤林说:“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临济说:“海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凤林又说:“观风知浪起,玩水野帆飘。”临济说:“孤蟾独耀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凤林说:“任张三寸挥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临济说:“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这时,凤林不再追问了,他知道遇上强手了。临济也敬重凤林的禅风,加之是长辈,就写了上面这首偈子送给凤林禅师。

    这几场“法战”精彩激烈,而且多用诗句作为武器,在这唇往舌来之间,临济大师所表现的神韵及其境界,真的是:“石火莫及,电光罔通。”古人没有火柴、打火机,而是击石取火,这石火与天空中的闪电—样,都是不可捕捉,转瞬即逝的。临济被喻为“激箭禅道”,从这小段的介绍中,也足以感受其神武之气了。

    “大道绝同,任向西东”,大道是无所不在的,故可任向东西南北,但大道又是独立绝待,不苟同物的。临济大师可以说是得了其中的神髓,他的言行举止,无不表现着这首诗偈的精神。临济大师的诗偈虽少,但在这里所见的只言片语,也足可观其非常的气韵。

    寒山是贞观时代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诗就写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现存三百余首。语言明浅如话,有鲜明的乐府民歌风,内容除用形象演说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态人情,山水景物。诗风幽冷,别具境界。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风格。

    诗的内容,写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后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联写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远,“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诗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冷森森的境界,顿觉寒气逼人。次联写山中幽静,用轻细的鸟鸣声反衬四周的冷寂。三联写山中气候,用风雪的凛冽写出环境的冷峻。尾联结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见到阳光;心如古井,不关心春来秋去。前七句渲染环境的幽冷,后一句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这首诗除了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这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之外,使用迭字是它的特点。通篇句首都用迭字,是不多见的。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迭字最难。《卫风•硕人》……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他提出了用迭字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变化。寒山这首诗使用迭字,就很富于变化。“杳杳”具有幽暗的色彩感;“落落”具有空旷的空间感;“啾啾”言有声;“寂寂”言无声;“淅淅”写风的动态感;“纷纷”写雪的飞舞状;“朝朝”、“岁岁”虽同指时间,又有长短的区别。八组迭字,各具情状。就词性看,这些迭字有形容词、副词、象声词、名词,也各不相同。就描摹对象看,或山或水,或鸟或人,或风或雪,或境或情,也不一样。这样就显得变化多姿,字虽重复而不会使人厌烦,繁赜而井然不乱。

    使用迭字的效果,大抵象使用对偶排比一样,能获得整齐的形式美,增进感情的强度。寒山这首诗中的迭字,大都带有一种幽冷寂寥的感情色彩,接连使用,使诗笼罩着一层浓烈的气氛。再如,“朝”、“岁”,单个的名词,本来不带感情色彩,但一经迭用,出现在上述特定的气氛中,就显得时间的无限延长,心情的守一、执着,也就加强了诗意,具有感情色彩了。

    这首诗还由于使用迭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借助于音节的复沓,使人读起来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