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趣小品 >

【现代】现代禅诗表现出时代的精神风度

源自:禅吧网 作者:碧青

    现代禅诗的萌芽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

    90年代初期,诗人南北开始对禅感情趣。此后,就有意识的将自己理解的禅的意趣,注入到所写的现代诗歌中。1991年,创作如《风起时》、《风过后》和《在水一方》等首批现代禅诗。而他有意识地写作现代禅诗,是从1995年之后。他在《问答录》里,曾谈到现代禅诗概念的形成过程:“而提出‘现代禅诗’这个概念,大概是1995年了。那时我在少林寺僧人办的一个基金会里做些文字方面的工作,也参与了其创办的佛禅季刊《禅露》的编撰。在创刊号上,发表了尝试写作的禅意现代诗和散文。但那时大家还将现代禅意诗歌叫‘新禅诗’。后来,我逐渐读了些台湾、日本、美国以及欧洲、亚洲其它国家当代诗人写作的这类诗歌,又了解了诗人的一些写作、生活的情况,知道他们也都受到中国禅学的影响,并表现在诗歌作品里面。我就意识到,‘新禅诗’这个概念只能说明中国这一块地方禅诗的演变,却无力概括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像美国和欧洲这样的国家。他们没有旧体的禅诗,又哪里来的新禅诗啊。于是,我提出‘现代禅诗’的概念。认为这个概念能将地球上有这一倾向的诗歌全部囊括其中。我给它的具体定义是:用现代西方诗歌写作的形式和理念技巧,来传达一种来自东方的对于生命和万物的禅意感知和省悟”。

    所以,现代禅诗,是中西文化的合璧。现代禅诗,代表的也不仅是中国的禅意新诗,而是世界诗坛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现象,或初现端倪的潮流。

    经过十几年独自的探索和实践,从2005年开始,南北有意识地推广现代禅诗理念。2005年3月,他在乐趣园注册了“现代禅诗论坛”,后改为“现代禅诗探索”论坛,并于2006年发起成立了现代禅诗研究会。很快,吸引了一批有志于现代禅诗探索的诗人,形成了一个创作群体。现有会员为南北、何兮、刘向阳、苦李子、樵野、古石、大畜,张 黎,邹晓慧、还叫悟空、昌政、雪蛟、若与、星儿叶子、碧青等15人。还有桃都別园、王晓辉、貴州弦河、朱枫、黃兴烽、也牛、江南山民、韩振球、散心、吴伟锋、火城、齐一生、柳碧青、张传海、左岸、淡空、克文、月即障、天上人间 、诗浮图、白芷魚花、雨荷风、稻香梦、斑马等探索成员。

    几年来,现代禅诗探索成员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于是,以南北为代表的一个新兴的诗歌流派——现代禅诗流派形成。

    这个创作群体以流派的名义出现,以张黎2009年写作《中国现代禅诗发展的当前现状》为标志。我非常赞同张黎提出的主流诗歌流派应该具备的四点要求:“一是要寻找到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部分,并继承和发扬;二是能够站在同一平台上,与世界文化和思潮进行交流;三是关注当代人的精神和心灵要求;四是彻底改变当前叫嚣、低俗、颓废的诗歌风气”。现代禅诗找到了传统的文化精髓——禅,并继承和发扬。现代禅诗,是与西方兴起的禅意诗歌相呼应的。现代禅诗,是置身现实的写作,表现了当代人最优秀的精神品质。现代禅诗流派,是给当代诗歌献出了最优美诗意的群体之一。

    现代禅诗流派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现代诗的写作虽然没有明确贴上‘禅’的标签,却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化到诗歌的血液和灵魂中了。从白话新诗初期的沈尹默宗白华到林徽因废名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作,再到九叶诗人中部分诗歌都有‘静’观下的禅意。50年代到70年代末,大陆的内观诗歌处于沉寂状态。这一时期,在台湾有以周梦蝶、后期洛夫和杨平为代表的禅诗出现。在英国和美国以及其它国家,上个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日本的玲木大拙博士的译介,禅的智慧之思进入了西方,对于西方现代派诗歌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影响……禅的思维方式切合了特定年代人们心灵的需要,东西方一样都需要禅的智慧帮人们解脱现代社会里的迷惘失落。因此,现代禅诗的出现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如解不解《现代禅诗研究的意义》)

    从诗歌发展的本身意义来讲,一个诗歌流派的形成,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形成相同审美追求的艺术风格。而大家认同的艺术风格标准定义,是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

    现代禅诗流派的诗人们,致力于以禅悟观照的方式,捕捉心灵生发的意象,通过直觉思维创造诗的意境,表现人的精神和心灵以及自然世界的本相。

    追求以意象为主体,用自然、清新和简约的语言,创造诗歌的意境。这是现代禅诗突出的艺术特征,并表现出总体的艺术风格——优美。

    优美的艺术风格,实质是表现着诗人的心灵品质、精神气质和思想风度。现代禅诗优美风格的形成,是中国新诗诞生以来,美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优美理想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经济社会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影响,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以利益为主要纽带。那么,人的思想、精神和心灵的追求,就出现大面积被物质所遮蔽、挤压,甚至被扭曲人性。表现在文化、文学艺术领域,亦出现了用经济手段制约报纸、杂志、书籍出版等生存和发展的局面。经济发展是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惟一途径。但是,建立在强大的物质欲望上的思想和精神追求,必然要导致文学艺术出现媚俗倾向,以满足人们欲望和心理需求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纯文学亦出现被金钱大面积沙化的现象。

    现代禅诗流派,是建立在以生命为基础上的诗歌创作流派。作为觉醒者,或当代新诗探索的先行者,诗人南北以先锋者的姿势,最早走上了探索的道路。他在中国古老的禅学思想里,找到了摆脱精神枷锁和心灵困境的智慧,勇敢地摒弃了过去压抑和遮蔽心灵和精神的生存方式,放弃了对奢侈物质享受的追求,去寻找生命的真谛。他践行着禅者的简单生活,寻找本我,探寻生命、自然和生活世界的真相。勇敢地寻找中国当代新诗的出路,并创作了几百首现代禅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召唤了有志于探索现代禅诗的同人们,于是,当代诗坛出现了一股清流,呈现了一种优美的诗歌气象。

    优美,是我国诗歌重要的审美范畴。由于受起源于印度的佛学智慧影响,中国魏晋时期的山水田园诗,追求以自然山林景物入诗,并形成了诗歌意境理论学说。唐代后期,以壮美为主潮的诗歌艺术风格,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壮美的深层内涵是主体对客体的渴望和追逐。主体要求在对象界实现自己,但不时遇到来自对象方面的某种抗拒,这就必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对立、冲突色彩”(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如何实现心灵完美的诗意表达?如何解决人的心灵和外部世界的冲突,达到心灵与世界的和谐?这个问题,是身外的世界不能回答的,需要生命深处的智慧,给予解答。受佛学文化影响的诗人,开始转向对内心的探索。诗歌创作由依赖摹拟、写实,借用外部意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再现,向偏于写意和缘情的“再现统一于表现”转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理想——优美。

    中国古代诗歌优美风格出现在唐朝,是当时的社会和文化发展,促进了人的精神和心灵发展的结果,也是诗歌艺术进入一种新境界的标志。

    “优美理想的深层动因,是主体在内向静守中,同对象形成的自由关系,就是说,主体不是通过外向的追求来实现同对象的拥抱与合一,而是在心灵的内省、直觉的感悟中达到物我两忘、意境相融,亦即在对对象的超越(即不执著)中来达到同对象的冥合统一……优美理想的这种内向性结构也决定了审美和艺术的重心必然是以表情、写意为主的……审美和艺术不再为对象的感性特征(形象、色彩、体积、外貌等)所制约、所局限,而是自由地超越着它们,去在它们的具体有限性之外或之上寻求无限的韵味神趣,意兴等等”(周来祥主编《中国美学主潮》)。正是早在唐朝就已经形成优美的诗意心理结构和精神气质,才使我国诗歌史上优美的诗歌创作源远流长。直到清代受佛学影响形成袁宏道的诗歌理论“性灵说”,诗歌优美理想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

    但是,随着古典美学的衰落,优美理想在近现代一直没有成为美学主潮。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时期,亦出现过传统文化的断裂带。改革开放以来,当代美学正在进一步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也在逐步回归,并接受和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在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文学创作领域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仅诗歌创作而言,借鉴西方文化和思想,并提出各自主张和主义的创作流派,早已经涌现。而更多的诗人,仍然在追求民族精神和审美理想,包括古体诗词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

    现代禅诗流派,继承着中国禅的传统思想,移植了西方诗歌的形式,用心灵感悟着自身生命和现实世界,抒写着对当代生活的真理的追求,探索着新诗发展之路,表现出现代独立和自由的精神。

    我认为,古老的禅文化对中国新诗发展的重大影响,是以现代禅诗的出现并形成优美的风格为标志。现代禅诗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现代性,又表现了显著的时代特征。

    现代禅诗优美风格的形成,既表现了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表现了当代一种诗歌美学的崛起。

    现代禅诗流派优美的艺术风格,是在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中展现出来的。由于这个创作群体是依照禅悟观照的方式,去探索自身和世界,所以,从诗人提炼主题、选择题材、塑造形象和语言表达、运用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源于心灵的特质。亦表现出审美追求实现了主观和客观世界的统一。可以说,现代禅诗,是在同一核心不断散发的光辉,是在同一源头不断涌出的清流,是在同一根系上不断开放的花朵。表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稳定性与变异性相统一;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风格特征。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