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学家张说的《江中诵经》
源自:百度百科 作者:张说
《江中诵经》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张说的一首诗作。该诗道出了“色即是空”的佛学真谛,体现出了诗人深厚的佛学底蕴。
作品原文:
实相归悬解①,
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
应是色成空②。
作品注释:
①实相: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佛性、法性、真如、法身、真谛等。实,谓真实不虚;相,谓实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
②色: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大乘义章》曰:“质碍名色。”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作品鉴赏:
常住不灭的诸法实相,孤峰独露,迥脱根尘,言语道断而不可言说,心行处灭而不可思念。不是凡夫的逻辑思维可以到达。人的种种知见反而是悟证实相的障碍,越思越远。相反,只有“悬挂”种种知见,排除心中的一切尘念,使之虚而明,才能当下悟人,归于实相。“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写出了诗人体悟到实相后的境界。澄清的江水,明朗的月色,皆是即色而空,空色不二。《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万法,缘起性空,自性是空,毕竟是空,当下即空。而性空缘起,空不异色。在这样的体任中,诗人顿觉全身心与澄江月色已融为一体,也同样是即色即空,迥然除尘了。而此一空,绝非死寂顽空。恰于此空中,能生出“澄江明月”,无边妙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