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牛头法融答“用心时”偈
源自:七塔禅寺 作者:牛头法融
著者小传:
牛头法融(594—657),唐时著名禅师,禅宗内最早形成的宗派牛头宗的开山祖师,四祖道信大师的“旁出法系”。一般佛教史都说他是成功地把道家思想和佛教禅宗思想融合的第一人。
答“用心时”偈:
——唐·牛头法融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曲谭名相劳,直说无繁重。
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赏析: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真如佛性当下即是,动念即乖。若动念用心,即乖理体,与道生分。恰恰用心即有心于道,道反而隐不可见;而无心于道之时,道却显而愈明。
“曲谭名相劳,直说无繁重”,真如佛性超越语言思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若要在理论上去反复探讨、论证,就容易陷入“名相”——概念、范畴的泥潭中不得自拔,去道甚远。而“直说”直指人心,直下承担,当下如如,哪里会“相劳”?哪里又会“繁重”呢?所以五祖弘忍说:“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功夫若到身心闲淡处,方是得入门处,当然“直说无繁重”。
“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何谓无心?直心即无心,大慈悲心即无心,无著心即无心。无心方能起大用,若有心想即相生,执著即起,无边大用遂障而不显。此常用之心非有非无,本自性空,亦无所得,故“用心恰恰无”。此句直指诸佛菩萨“用即无用”之广大境界,不可思议。
“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尾联正显圆妙之说,至为切要。“有心”与“无心”本为一体,它们是“不二”的。若认为“有心”之外,还有个“无心”在,这样“将心觅心”,即成法执,与道相悖。正所谓“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