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趣小品 >

【现代】禅诗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

源自:新浪博客 作者:胡东光

    禅诗的艺术特点,既含有诗的共性,又含有禅的特性。优秀禅诗具有突出的艺术特点:

    白描情景。悟禅之人,生活起居、心思情绪都追求平淡,禅诗也就相应多以白描,少添色彩,内容与形式相协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深”;“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淡欲粗茶素味甘,红尘深处炼心丹。无形妙谛常参悟,两袖清风即是禅”;“山花如锦春长在,涧水如蓝碧湛然。信步白云深处去,須知别有洞中天”;“悬崖撒手任纵横,大地虚空自坦平。照壑辉岩不借月,庵头别有一帘明”;“渔人拨破湘江月,樵父踏开松子归”;白描眼前景象,感发澹泊情怀。古人瞻仰神佛庙宇的诗也多用白描手笔。灵一诗僧《题僧院》“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多。”李白《舍利弗》“金绳界宝地,珍木荫瑶池。云间妙音奏,天际法蠡吹。”至今这类瞻仰、游览诗很多,仍多以白描。

    写意境界。禅诗时常以写意手法、特殊意象显示禅玄妙、朦胧、空灵的境界。意象多取:寒梅、莲花、白马、麒麟、浮云、明月、空山、崖岩、流水、古树、寺、钟、琴、弈……憨山德清“寒梅带雪岭头开,冉冉天花落讲台。好遣上方香积国,为予一钵尽擎来。”以梅开雪岭之意象,又用两个佛教之典故,朦胧影射修道不易之禅理。古诗有不少是朦胧诗,如同写意画,他人猜测所含意旨有如参禅。李商隐的诗尤为朦胧蕴藉,“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秋蝶无端丽,寒花只暂香。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肠”;“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好似写意笔墨,画面美丽动人,哲理隐涵其中,意境朦胧空灵,这类诗也被后人称为禅诗。

    象征比喻。神秀与慧能的故事流传千古。神秀诗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慧能诗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二人皆用菩提、明镜为喻,但是喻义不一,禅宗北派开创者神秀主张“渐悟”,而禅宗六祖惠能主张“顿悟”,史称“北渐南顿”。柴陵郁禅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何谓明珠?象征而已。虚堂智愚“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咏的是古梅,喻的是禅者。“身世悠悠不系舟,得随流处且随流”,明喻人生随缘随分。“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暗喻悟道难言只有自知。佛经中寓言不少,劝诱作用很强,禅诗也有。“金鳞透网欲吞舟,一向冲波逆水流。却被渔翁闲引钓,随波逐浪漫悠悠。”讲述金鱼,寓言人生。

    比兴寄托。佛学奥秘,憬悟艰难,倏然意会,又难言筌,比兴诗词,寄托深意。“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蝴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落谁家。”雨前雨后,花叶变化,蝴蝶选择,春落谁家?寄托自然规律。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字面描写插秧,感悟人生道理。船子禅师“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明月归。”结句绝妙,从捕鱼场景升华为禅家心境。“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纯是比兴手法,惹人浮想联翩,胡适借此发挥:“鸳鸯刺绣度金针,我把金针度与人”,把刺绣鸳鸯的金针度与人,是指把研究学问的方法教给学生。

    论述悖论。论述禅理、禅机是禅诗的重要功能。“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议论心、水,是说随遇随缘。“世事纷纷如闪电,轮回滚滚似云飞。今日不知明日事,哪有功夫论是非。”议论世事、轮回,是说是非无须理论。“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议论琴、指,是说不可执著。有些禅诗夹叙夹议。“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叙述鹤、松、月、鱼、水、天,评议风光与钱无关。“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叙述言、梦、花、果、焰、鱼,评议因果自有缘由。辩经,是僧人日常参禅、学经的重要方法之一,自古印度起佛学界就有不时聚众辩论的传统,“真理越辩越明”。苍雪大师“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自己与自己辩论,不是……只缘……境界就出来了。

    悖论、反常,可以惹人思索。“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狮子,瞠开红眼睛”;“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以悖论发议论,以反常说无常,醒目,惊思,警示。

    想象夸张。由于禅经难以理解、禅境难以达到,禅诗的想像和夸张就不显得突兀而显得自然。“黑白纵横通极玄,枰中日月一禅天。东西南北风过也,吾自悠然地上仙。”把宇宙想象成一盘棋,而自己是“地上仙”,天人合一。“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输赢下不完。”想像神仙千古棋局境界,说尽人间沧桑变幻道理。“斜风细雨到来时,我本无家何处归。仰看云天真箬笠,旋收江海入蓑衣。”自然胸怀,宇宙眼界。“烦恼海中为雨露,无明山上作云雷。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催”;“劫火洞然宜煮茗,岚风大作好乘凉”;意象夸张,不觉乖谬,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设问问答。诗中有问题提出,读者就得动脑筋、想答案,参禅原本就是要问、要想、要答,禅诗设问正是打破平庸、平淡的常用手法。文益禅师“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制空?”禅者一句问语,读者怎么回答呢?道济和尚设问:“五月西湖凉似秋,新荷吐蕊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引人思绪翻涌,可能各有答案。白居易问:“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鸟窠道林禅师答:“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真是智慧问答——人生如梦!

    对比转折。以对比的修辞手法来作诗,具有明显的强调作用。“落叶已随流水去,春风未放百花舒。青山面目依然在,尽日横陈对落晖。”是以落叶与青山对比;“亲到桃源景物幽,一壶明月湛如秋。反思洞口春残日,无数红英逐水流。”是以春胜与春残、落英与流水对比;“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是以远与近、春去与花在对比;“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是以寻而不见与归已十分对比;这些对比,都是强调说理——沧海桑田,自然变幻,不可抗拒。

    文学艺术形式普遍重视转折,诗词篇短涵富,尤其讲究转折,转折令人耳目一新,心头一震,更加关注下文或结局;禅诗道理往往常人未识,以转折笔法突出出来尤有效果。“世路风波不见君,一回见面一伤神。水流花落知何处?洞口桃源别是春”;“青山门外白云飞,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正是所谓起承转合句式,转折最为重要,句式无须死板。

    禅诗数量浩瀚,艺术特点、技艺笔法变幻多端,只能择要述之。

标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