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清禅诗济说夏莲
源自:网易 作者:网络
夏日,是莲的盛宴。我所居住的地方是莲乡,夏莲们品种多,花形各异而美。走进去,莲池连着莲池,花儿挨着花儿,朵朵莲花,仿佛夏日的儿女,其貌娇艳,其状婀娜,其格非凡。
行走欣赏间,想起莲惹人爱的别号亦多:水芙蓉,菡萏,芙蕖,荷……都清新脱俗,与莲之状貌相互映衬。
管窥古往今来之文人骚客和文化种种,揣摩莲之真味,渐渐发现,莲有禅味,有清名,有诗意,有药香,这四个可以称为莲之四味。
在古代,莲与熏香紧密相连,不仅礼神,日常生活中也有此习俗。南北朝以后至唐朝,熏香用的香炉上,雕刻的主流内容就是莲花、莲台。六朝人诗咏博山炉为“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香气与莲结合,印证的是莲花天生与佛禅结缘,莲就是禅佛的化身,禅佛就是莲的内里。这一点,不但香炉雕饰,厦门南普陀寺有对联“水上莲花心上佛,山间明月指间禅”也说得明白。而孟浩然《题义公禅房》“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突出的一“净”字,点出的是莲与禅佛有缘分的原因。其实禅也好,佛也好,无非慈悲,无非空明,这恰是莲之本色:皎白,脱俗,洁净。
莲之清名被广为接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在清水里洗涤却不妖冶。清白如此,自成一格,是人们倾慕的对象、仰望的星星。
有诗说“高士门庭云亦懒,荷花世界梦俱香”,在莲的世界里,梦都是香的,足以看出莲在生活中是诗意化的重要角色。说莲“水佩风裳”,其语最惊艳。以水做佩饰,以风为衣裳,原本普通的生活,夏日夕阳下池塘里最庸常的景致,因为莲的存在,水和风都有了飘逸优雅的风情。艺术家们又以“变”为统率,赋予莲更多的诗意。比如画莲,齐白石、黄永玉大胆地用正红色作花,用湛蓝色甚至纯墨色布叶。这虽是一种夸张,但艺术家把创造力赋予莲,莲回报高于客观的真实性诗境。
但凡花,可观可赏,不足为奇。莲不同,它的价值是“跨界”的。最上端的莲子和最下端的莲藕都能入席,且美味营养,堪称宝贝。莲可入药。《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医家取为服食,百病可却”,认为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本草求真》认为“莲子心味苦性寒,能治心热”,有降热、消暑气,具有清心、安抚烦躁、祛火气的功能。想来莲的实用价值也是它品格之一端:活得自如风流,也能献己身以济世。
观莲,赏花,读莲,我们熏染“禅味”中一“净”字;师范其“清名”中一“清”字;采撷“诗意”中一“变”字,感悟“药香”中一“济”字。四味若俱全,人生当可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