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禅韵 > 禅趣小品 >

自题《论语别裁》初版赏析

源自:学佛网 作者:南怀瑾

 
古道微茫致曲全,从来学术诬先贤。
 
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倘留一笑缘。
 
    品析:
 
    《论语别裁》是南先生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从1976年应世以来,仅在台湾,就再版了十八次之多,在大陆出版也极受欢迎,而且一版再版。
 
    对于儒家的重要经典,而且是孔夫子的“语录”,汉以来,有关注疏不计其数,归其要,不外汉儒和宋儒两大类。但对于《论语》这部与中华民族两千多年历史发展息息相关的儒家经典,其重要意义,并非汉儒和宋儒所能诠释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饱受欧风美雨的冲击,如何评价儒家思想,如何评价《论语》和孔子其人,历史地摆在近几代人面前。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强劲呼声,与其说打倒了孔子,无非是动摇了垄断中国思想界近六百年的宋明理学,特别是程朱道学的地位,除一批热血青年——多为主张全盘西化的激进知识分子,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仍对孔子怀有深深的敬意。近二十年前,首先是日本的“经济奇迹”,紧接着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儒家文化圈”令全球刮目相看。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大陆又掀起了重新认识孔子的理论探索,真的是“古道微茫致曲全”啊!
 
    早在先秦时代,老子就提出“曲则全”的辩证观念。在儒家的《中庸》中,又提出“其次致曲,曲中有诚”的认识。认识不是笔直的,真理也不是一位裸体模特儿一丝不挂地让人一览无余。要认识真理,进而掌握真理,必然要经过一段曲折的道路。禅宗虽说是“直指人心,顿悟成佛”,但用禅宗大师黄檗希运的话来说:“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对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圣人——孔子来说,要真的有清醒、理智、如实的认识和评价,当然是不能落入简单的是非评判,既不能如古代儒生那样盲目崇拜,也不能如“五四”时,更不能如四人帮们那样一概否定。“五四”运动因反封建,对孔子“矫枉过正”无可非议,但时至今天,则必须以历史的眼光,站在东西方文化大融汇的高度,认真加以科学的反思了。这又是“古道微茫致曲全”了。西方大师,睿智如英国汤因比教授尚能作此“历史的评判”,那么中国人呢?在当代作此“评判”的,唯有南怀瑾先生当之无愧。
 
    “从来学术诬先贤”,对于孔子,从先秦到明清,无不以“至圣先师”采神话,虽不乏中肯之见,对孔子学说作了不少有益的发挥,但总免不了“神话”二字,并把孔子抬到扼杀人们思想的极端地位。而近代,则基本上是“全盘否定”,“一概抹杀”。联想到当年“批孔”,至今令人心有余悸,这个“诬”字,南先生的确并未错下。
 
    “陈言岂尽真如理,开卷倘留一笑缘。”南先生在东西方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中,作了如此大事,尚自谦为“陈言”,在许多著作及书信中,也一再谦称未尽“真如理”,这对于某些小有所得,尾巴便翘上天的人来说,不知有何感想。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南先生若仅作为人们的“一笑缘”,这未免于己不公,为民族文化事业不公了。孔子说:“当仁不让”,于此,南先生自可无须再谦了。
 

标签: 南怀瑾  论语别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京ICP备1301070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4900号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081711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