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肉身、意识、宇宙的认识研读心得辑录
源自:禅吧网 作者:禅吧网
原文:
“肉身的性质及功用
肉身是人类生命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存在的载体,也是我们修行的下手之处。对它的性质及功用,现代科学已作了很多研究。下面仅从修身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BY:1、对整个宇宙(三界)来说,肉体所对应的物质世界也就是心与肉体结合以后,人类所能看到的世界。
2、肉身也是自性投影到这个世界以后的化现,将肉身转空是体证主体的方便之处,即肉体越空,体认主体越容易。
3、肉体是有其性质及功用的,对肉体的研究中西医都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作者对肉体的进一步认识可以参考龙山讲座。
原文: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今这个构造精巧,功能齐全,运作自如且完整的巨系统—人体,实际上是人类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环境下长期进化而成的。可以想象,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人类的生活环境曾多次发生过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在某一阶段人类会产生出一些适应当时环境的能力。然而在以后的环境中因条件变化,这些能力可能因不常使用而退化,同时产生出一些新的能力(注意,这里说的“退化”应理解成使特定功能由使用状态转入存贮状态)。显然,这些适应人类各个时期生存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和心理功能,无论是显在的还是潜在的,最终都会以遗传的形式留存下来,从而造就了今天的人类。
通常的功夫修炼就肉体而言,实质上首先就是对肉体各部分常用功能和整体健康状态的改善,然后再进一步使那些存贮于人体深处的各种潜在功能得到显化或强化,从而达到提升肉体生存状态与质量的目标。”
BY:1、基于以上对肉体的认识,人体存贮的功能将随着修行不断被开发出来,而且这种存贮的方式超出了现代科学的认识范畴,只能靠行者自身认识和体会。
2、正确修行是可以提升肉体生存状态与质量的。
3、肉体的改变只是形而下的,不是佛法修证的最终目标。
LY:修行到一定阶段后,肉身会对各种能量场有明显的感受。空,清,浊,重,都会有明显的感受,以及他人相应不通的区域自身也会有明显感受。个人肉身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中丹田会经历一层层变空的过程,这个是最明显的。记得作者曾经提到过肉身的东西通过同级别的东西去作用效果更明显,这就是药石针灸和手法在肉体的作用上更见效,通过持咒或者心能的调整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原话大义如此,不对之处还望各位指出。因为个人在肉身的修持上经验甚少,请各位朋友谈谈肉身及其潜在功能的经验,权当分享,不做深入探讨,因为个体差异太大,尽量讨论有意义有共性的方面。
原文:
“意识
这里所说的意识是指以人脑为基础的表层意识和潜意识。”
BY:1、人脑也分表、中、里,而意识存在于大脑的不同层次,每个人的脑力开发会决定大脑开发的比例、层次与深度。
2、随着修行中,将对大脑的头骨以及大脑的皮层和脑内核都将有不同的感受,随着气脉的通畅及其层次,大脑会有不同的感受。
原文:
“意识受制于肉身,具有思维和学习功能,是人体综合系统的前台管理者。常人从三岁左右开始直至死亡,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它的管理下度过的。它也是我们修行过程中必须借助的重要工具。
意识只有以本心为源时才能得到升华。
普通人对自身的认知以及正常的思维过程一般也就到意识的层次,“我”的概念也是以此为根的。从体验上来说,它的位置基本上就在大脑。一般的修炼方法或功法,基本上也都是在这个层面上来操作的,所以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达到所谓“三际脱空”的境界。”
BY:1、人离不开意识。即使在证达自性后,也离不开大脑,当大脑完全被开启以后,智慧才被真正开启。
2、意识之源就是本心,还属于形而下范畴的认知。
3、超越意识大致是两个方式:一是不用意识,直接用心;二是彻底粉碎意识本身的聚集,使其瓦解。
4、基于意识层面的认识,是无法体证到本心和自性的。
5、从广义来讲,三际脱空也是有不同层次的。
LY:个人体会,以大脑内能量节点为基础的一切操作和问题,都是没有超越意识的表现。个人对三际脱空没有体会,或者说并不知道三际脱空的具体状态是什么样,还请有经验的朋友分享!
原文:
“对宇宙的认识
和人体一样,宇宙也有实的和虚的两部分,日月星球是它的实体,虚无的空间是它的虚体。
虚空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从气、无线电波、电磁场、光到各种能场、暗能量、暗物质应有尽有。它们在空间上也是相重的,宇宙本体是它的最原态。
我们人体与宇宙是相通的,通的程度取决于人体。人体的状态不同,与宇宙相通的层次也就不一样,亦即高能的能体与宇宙以高能级态的形式相交流,低能的能体只能在低能级态层次上进行交流。显然,两种交流形式对人体的影响质量是大不一样的。
可以比照人体来认识宇宙。人体是宇宙的一个缩影。所以前面对人体的介绍都可借来描述宇宙,它们两者之间天然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转换和相互交流的关系,只不过由于在质量和时空上的巨大差别,人体对宇宙的作用显得微不足道罢了。”
LY:个体与宇宙的交流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取决于个体主体所执着的层面。所以一个好的环境会对个体的肉体能体修行有很大影响,但同时在并不是那么好的环境中修行,又锻炼了聚散能力和保持个体最高状态稳定性的能力,各有利弊。同时依据作者提出的空间上具有相重性,可知个体若能时刻保持在自己的最高状态则可以和宇宙此层次的能量交流,但同时因为人体包含肉身的存在,任何形式的交流都会影响或受肉体影响。所以作者在书中提出,修行首先是修身是非常的重要,但也不排除可以直接在主体上操作,肉身的健康水平达到一定基础以后就可以尝试主体上的操作,在书中作者也提到健康的人和年轻人修行会比身体相对较弱年纪大的人要容易上路,但也并不是绝对的,若能时时刻刻超越肉身的执着则在修行上会受益匪浅。
BY:1、人体与宇宙的相通,决定了主体每变化一次,都会与宇宙对应的层次相通、相融。
2、将本心融合到宇宙本体的操作,也是修行中很好的方便。
3、将肉体与能体完全融合到宇宙中去,是形而下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
原文:
“小结
能体和肉身是我们修习施为的对象。
意识是我们在修炼过程中必须使用的工具。
本心是连接虚实两个世界的桥梁。
复还本心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重要目标,真正的修行将由此开始起步。
本心和能体与宇宙本体乃至肉体完全融和的大光明境界是我们修行的第二大目标,最后的归宿尚需由此更上一层楼。
大多数修行人所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能体、肉身或意识的某一特殊状态作为修行的究竟了,从而酿成自误误他的后果。”
LY:作者的话语字字殊胜!认认真真按作者的话操作是我现阶段努力的方向,顶礼!
BY:1、能体和肉体都是客体,都是主体在操作与改变。
2、意识是树立见地的必要工具,但体证到相应状态后,依意识而建立的见地将同时瓦解。
3、在复还本心以后,才能真正去体证自性,而在本心复还之前,体证到的基本还是本心的某个层次的状态。
4、体会本心是如何在虚和实的世界起作用的,是修行中极其重要的方便。
5、形而下修行的两大目标:一是复还本心;二是大光明境界。
Emma:肉身是人类生命在这个物质世界中存在的载体,也是我们修行的下手之处。据此可知肉身就是修行过程中重要的客体和工具,修行的第一步首先是恢复健康,对肉身的各个层面先有感觉和认识,然后再空掉,以全面提升肉体的生存状态与质量。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体认能体”和“作用中体会作用的主体”这两个操作的很好的抓手。
在肉体恢复健康的过程中,随着心里垃圾的清理和中丹田能量(业力)的展现,肉体会有相应的舒服或疲惫、疼痛的觉受,个人感觉在明白原理和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去继续做功夫是一个很好的方便。
这里所说的意识是指以人脑为基础的表层意识和潜意识,是我们常人所认为“我”呆的地方,是人体综合系统的前台管理者。从功夫的层面讲,既是我们起步的工具和抓手,也是要超越的“我”。每一层的超越都会带给行人世界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等等全新的正面感受。超越的方法作者在书中后续章节给了详细的操作步骤。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对人体的科学认识,应当从肉体、能体、主体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整体来认识,其中形而下主体的根是本心。能体和肉体是做功夫的客体,意识是工具,也是最初的“主体”。在分清主客的基础上,通过肉体感知能体,并最终体认到本心这一主体,然后在本心指导下,调整肉体、能体,并最终达到人体从内到外与宇宙的和谐及统一。在此引用作者的话:“我推荐给大家的修练方法,可以表述为:(1)建立起主体、能体和肉体三者的关系;(2)通过对能体的认识体证到三者的互动关系;(3)以主体为源,向下转化、提升能体和肉体;向上探寻主体的源头!”
相关文章